奇书网

奇书网>家父汉高祖刘盈第几章死的 > 第353章 传承有序世代忠良(第1页)

第353章 传承有序世代忠良(第1页)

大汉各地俨然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型的工地。刘长似乎是要将这几十年里休养生息的代价一次性要回来,从正在扩建的长安城,到各地的驰道,处处都是热火朝天,除了新都城,驰道之外,还有齐楚之间的几条漕运,唐国在边塞外修建的几座新城池据点,燕国在辽东修建的城池建筑群,南越和滇地之间的水运按着周昌的初步计算,这昏君登基之后,一次性就动用了近百万的民夫服徭役。这规模高的吓人,高皇帝知道了都能从长陵里跳出来的那种程度。当周昌初步公布徭役情况之后,群臣顿时鼎沸,奏表和劝谏如雪花般飞向了宣室殿,刘长倒是没什么,他身强力壮,群臣的奏表和劝谏就是写的再多,他也不会觉得劳累,甚至都不会耽误他什么时间,就是负责处置这些奏表的陈平累的够呛。原先还一片风和日丽的大汉,顿时被这昏君搞成了工地现场,像很多各个学派的大家们都有些坐不住了,最先坐不住的当然就是黄老学派,作为当下影响力第一的学派,黄老发难跟儒家发难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最初进化》当时,就有七八位黄老大家前往长乐宫,要拜见吕后。他们知道自己说服不了这位暴君,准备从太后这里找到突破口,让太后来劝住这厮。至于刘长这边,自然也有很多老臣前来劝谏。这位前来劝谏的老臣,也不令人意外,正是刚刚从唐国国相的位置上退下来的王陵。一大把年纪的王陵,牙齿都已经掉光了,需要两个人来扶着才能走路,刘长都觉得这厮没有死在半路上就是命大,随着尚方对马车的深入研究,加上各地道路的修建,这赶路的风险倒是比以前要小了很多,可那也不是王陵这个年纪的老头能承受得起的。王陵和刘长也有许久不曾相见。“仲父!!!”刘长笑着,起身就要去扶王陵,王陵却倔强的想要扯开他的手,奈何,王陵想多了,他就是年轻四十岁都未必能扯开刘长,何况他如今这个年纪呢,只能是任由刘长扶着他坐了下来。王陵打量着面前这位年轻的君王,长叹了一声,“陛下,您知道秦国为什么会灭亡吗?”“知道啊,因为我阿父。”王陵沉默了片刻,随即说道:“是因为沉重的徭役啊。”“是啊,所以朕充分吸取了秦国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陛下可是发动了近百万人来服徭役!!!”“可朕没有强迫他们无休止的工作,分发粮食,不耽误农桑,没有逼迫他们从楚国到河西去修建城池!驰道,漕运,城池,哪个是为了朕自己?!徭役进行到现在,可曾听说过哪里有人被累杀?被饿杀?被打杀?!”“各地的官吏想要邀功,就会逼迫百姓,只为了讨好陛下!”“王公不必担心,朕有绣衣,监察四方,若有这样的事情,朕是不会放过他们的。”“陛下为什么不缓一缓呢?治大国若烹小鲜”“朕从不喜欢小鲜,朕好肉。”看着面前油盐不进的昏君,王陵气坏了,骂道:“大汉要亡在你这个竖子手里了!”此刻,殿内并非是只有刘长一个人,张苍,周昌,召平,张不疑他们都在,后面三个在是因为他们是三公,张苍在是因为张苍一直都将王陵当作长辈来对待,王陵救过他的性命,因此特意前来迎接。而王陵这番话,顿时激怒了张不疑。张不疑怒气冲冲的走了上前,骂骂咧咧的,不由得卷起了衣袖,周昌大惊,正要上前阻拦,就看到王陵猛地挥起了拐杖,虽然力道不是很大,可准头很好,张不疑压根不能近身,被打的抱头鼠窜。刘长轻轻摇着头,脸色格外复杂。这可是半截子入土的老头啊,路都走不动,你连他都打不过???王陵边打边骂:“都是因为你们这样的佞臣,才弄得大汉乌烟瘴气!”看王陵气的身体都开始抖了,周昌他们也是怕王陵就这么升了天,急忙前来安慰,周昌其实没有那么反对徭役,因为这些事大多就是他来负责的,他自己知道大汉能否扛得住如今的徭役,若是十年前或许不行,可现在还好,各方面也做的周道,不至于出现秦末的那种情况。“王公啊如今的大汉,百废待兴,陛下所做的,也不能说是错的,各地需要道路相连,那些城池也是必须要修建的,我大汉经过两代明主的治理,粮草充足,百姓富裕,外无强敌,如今不去做那些事,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在老臣里,周昌还是比较开明的。大汉的这些老臣们很厉害,都是从最残酷的战场上存活下来的猛人天团,奈何,随着年纪的增加,他们的思想也渐渐被凝固,抱着黄老的思想不放手,休养生息被刻在了骨子里,就是见不得刘长这样的行为,这休养生息可是当初萧相指定的,就你们这些后生们,知道萧相是什么样的人物吗?你们也配跟他唱反调??,!或许也是见识过秦后期那残酷的徭役,那种沸腾的民愤,他们对徭役都带上了一种很深的成见。刘长却觉得很委屈,这些基建工作不去做,难道就要大汉守着如今残破的基建等着感化苍天降下神迹,帮着大汉将一切都给修复好吗?何况,百万青壮听起来唬人,可分配到大汉各地,每个大郡也不过十万人以下的规模,郡县还是能扛得住的,如今的徭役,那也是为了方便以后的百姓,这徭役又不是要人命的那种,每年的持续时间都不久,还不会耽误农桑,为何不可呢?可周昌的这番话,在王陵听来,那就是对过去的背叛。“你!!你怎么能如此说呢?!”“大汉刚有起色,就这样折腾百姓!!”周昌黑着脸,解释道:“陛下从不折腾百姓,这次也算不上是折腾,只是合理的运用民力,哪朝的君王不运用民力呢?!”“除了暴秦,哪朝的君王会用百万人力?”“他们不用,是因为他们没有百万的民力,我大汉如今有,为何不用?!”周昌很快就跟王陵吵了起来。虽然王陵的年纪比周昌更大,可毕竟都是跟高皇帝开国的大臣,还说不上谁怕谁的。张不疑从来不曾想过,有一天自己居然会站在周昌这边说话,跟他站在同一个阵营,可是,为了陛下,张不疑也只能豁出去了,顿时为周昌开口,一同来反驳王陵,召平和张苍也很快加入战场,几个人吵的不可开交,互相辩论,引经据典。几个人吵的口干舌燥,周昌愤怒的说道:“陛下!这厮臣是”他转过身来,整个人却愣住了,他们的身后空荡荡的,哪里还有天子的身影。张不疑和召平几乎是下意识的就往门外冲,边走边叫道:“我去城门,你去唐王”冲了一半,张不疑方才停了下来。他看着召平,召平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哦,对了,陛下已经长大了,不需要我们再去追了。逃走的陛下,此刻就站在皇宫内的亭子外,摸索着面前新修建的亭子,他依稀记得,这里曾被自己锯走了很多的木料,阿父还在的时候,就常常带着人来这里商谈要事。“阿父?”“您不是在朝议吗?”刘安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惊讶的问道。“哦,朝议已经结束了,朕就出来了不对啊,你不是在天禄阁上学吗?”“额课已经结束了,我就出来了。”父子俩看了看天色,对彼此心知肚明,可刘长对刘安的逃课还是很欣慰的,终于有点乃公的样子了。“阿父,王公很生气,上课的时候一直都在说徭役的问题,就差指着你来骂了。”“黄老嘛,就是这样的朕乃荀子真传,岂能怕了他们黄老?”“阿父,你刚登基,就发动这么大规模的徭役,这对你的名声会很不好吧?天下那些不知真相的人肯定都会骂你了。”刘长咧嘴笑了起来,他决定给这个竖子讲一讲为君之道。“当初的秦王,发徭役,完全不把其余六国的百姓当人看,你说天下人恨不恨他?”“恨。”“可是你看,再恨有什么用?他活着的时候,怎么就没有人敢叛乱呢?”刘长这才说起了大道理,“我不是教导你要发动徭役,只是,为人君,最重要的不是名声,而是你的实力名声这个东西啊,谁能让天下人都爱自己呢?哪怕朕就如群臣所说的,每件事都听他们的,难道就没有人会厌恨我吗?”听着刘长讲述的大道理,刘安若有所思,“可是阿父,秦王还活着的时候,留侯好像就叛乱了吧?”“咳咳,留侯那是有国仇家恨”“那长安君成蟜之乱还有嫪毐之乱”“那时秦王还没有掌握实权!!”“那苍梧之乱”“来,来,你过来,朕让你见识见识新亭之乱!”老刘家祖传的东西比较多,像典型的箕坐,还有就是祖传的顶嘴,不顶一下实在不舒服,而刘长严重怀疑,这个祖传顶嘴技能其实是从阿母这里传下来的,主要是因为刘肥,刘如意他们都没有这种症状,这种顶嘴杠精症状最严重的就是刘乐,刘盈,刘安,还有樊卿啊,吕禄这些人。什么都要杠一下,不杠就是觉得哪里不舒服。好在刘安知道自己该如何安抚阿父,在成功激怒了阿父之后,他即刻虚心问起了尚方的事情,以刘长好为人师的特点,听到儿子虚心请教,他自然是慢条斯理的教育了起来,刘安很早就知道阿父在这方面的学问很深,因此也不意外。反而是刘长,他对刘安表现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感到意外。刘安熟读墨子的经典,甚至举一反三,小小年纪,却已经能在尚方跟匠人们商谈着诸多的技术难题。刘长显然不知道,某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厉王,没错,也是厉王,二代厉王,亲生的,他作《淮南子》就不必多说,很多人都知道,又着诗歌《淮南王赋》82篇,《群臣赋》44篇,《淮南歌诗》4篇,《淮南杂星子》19卷,《淮南万毕术》1卷。,!他的着作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领域,完全不像一代厉王那么不学无术。这两代淮南王真的是令人惊叹,第一个厉王点满了武力值,史记上只有两个人得到力能举鼎的评价,一个楚王,一个厉王。第二个历王点满了学问,从哲学到史学,再到什么经济文学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那本《淮南万毕术》,甚至还是一本科学着作。这父子俩什么都好,就是爱造反,造反的基因根深蒂固,刘长的子孙们不是在造反就是在造反的路上,无论他们武艺出众,还是博学广闻,又或者平庸无能,都一定是要造反的!这么说吧,刘长的曾孙都因为谋反被处死了。后来的隋唐望族里的高平刘,就是出自刘长这一脉,高平刘传承至今,可谓是代代忠良。刘长并不知后来事,此刻也只是因为刘安的表现而觉得惊讶。他语重心长的说道:“安啊,你是朕的继承人,可以痴迷于匠术,可是不能荒芜了政务,大汉可经不起再一次的争夺了,你明白朕的意思吧?”刘安咧嘴傻笑,“阿父你放心吧,朕我明白的。”看到同样具备反贼气质的儿子,刘长再次欣慰的点着头。“对了燕王的太子要来了燕王与朕向来亲近他又最是:()家父汉高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