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修真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870章 辽使入京(第5页)

第870章 辽使入京(第5页)

说话间,远方官道上的辽使队伍已经越来越近。

耶律琚和耶律永昌也就放下了车帘。

刑恕则翻身下马,微笑着迎上前去,对着辽人使团队伍,微微拱手一礼:“奉大宋皇帝陛下旨意,大宋翰林学士充馆伴使刑恕,特来迎接诸位北国使臣!”

萧德崇自然早早的看到了,在官道上的刑恕——刑恕穿着大宋的紫袍公服,头戴着展脚幞头,目标无比显目,想不注意都难!

于是,他见到刑恕拱手,自也停下脚步,高举代表大辽天子的节旄,微微欠身行礼:“奉大辽天子旨意,大辽崇仪军节度使萧德崇……”

与其并列而行,只是稍稍落后一个身位,穿着绯袍的张琳,也拱手问礼:“大辽中散大夫、充干文阁待制、守太常少卿张琳……”

“特来恭贺大宋太皇太后坤宁圣节,以叙两国兄弟之盟好!”

刑恕听着,立刻再拱手,然后挺直腰杆,面朝皇城方向,郑重的拿出一封敕书,抑扬顿挫的念了起来。

“卿久勤轺传,远犯风埃。眷言行迈之劳,良极轸怀之意,往颁珍剂,以辅至和!”

这是学士院写好的,用来宣读给辽国使臣的慰劳敕书。

属于是澶渊之盟的约定——两国定期互遣使臣,修好交往,彼此使臣入境,自然要各颁诏书慰勉。

宋使入辽如此,辽使入宋亦如此。

在过去,这个程序是在辽使入境大宋的时候宣读,所以叫‘茶马敕’。

一般都是赐下茶水,以供辽使饮用、解渴、去乏。

并供给辽人草料,以便辽国使团的牲畜能补充一下体力。

但从去年开始,按照宋辽两国的新约定。

降敕赐物的地点,从边境改到了京城(皇帝捺钵所在)。

这是为了增进两国的兄弟之盟。

同时,也是为了表达,两国君主对两国关系的重视——一入境就降下敕书,看似友好,实则在使团入境的时候,就会有着大量兵马顺势将之保护起来。

如今,到京城(皇帝捺钵所在)附近,再降下敕书,就意味着,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彼此使团都能有一段相对轻松、自由的活动时间。

虽然说,依然是要在地方官监视下,走规定的路线。

但起码,能够近距离的观察途径地区的风土人情、地理地貌、交通河流。

而不是像囚犯一样,一路被大批兵马,死死围住,恨不得连光都给使团遮住。

这是大宋方面开始自信的表现——过去,辽人其实无所谓宋庭使团在其境内怎么观察风土人情、考察地理地貌、交通河流。

不然,大宋方面,也不会有那么多出使辽国的大臣能在回国后,写下各种有关辽国的笔记甚至绘制出地图。

对使团严防死守的,一直是大宋这边。

毕竟,恐辽症晚期患者,在大宋从宫中到朝中,从来不缺。

被辽人稍微恐吓一下,就两股瑟瑟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甚至都不需要辽人恐吓,自己就先乱了阵脚——比方说,造成了无数灾难,使得数十军州的数百万百姓,在洪水中哀嚎的两次回河,之所以会被推动,就是因为大宋方面,渴望黄河回到故道,挡住薛定谔的可能会从幽燕长驱直入的辽国铁骑。

为此,郎心如铁,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依旧有无数人在为这个计划痴迷。

(本章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