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止宫中走水的同时,还能为宫廷生活增添几分趣味。韩爌从袖中拿出一点干粮,撒给了锦鲤,看着锦鲤欢快地游动着抢食,他干瘦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小皇帝在这些细节处,总是懂得熨帖人心。“陕西那边已经赤地千里,饿殍遍野,这宫中的锦鲤倒是个个膘肥体壮,壮若硕鼠。”韩爌没有回头,就知道这令人生厌的讽刺话语来自刘鸿训。倒是那钱龙锡没有再说话。刘鸿训此子在内阁待不长,没有中和之气,敢对宫中布局阴阳怪气,说宫中的锦鲤长得像硕鼠,这是**裸的讽刺,怕不是觉得厂卫都是死了不成?这边暂且不表,还是说回刘懋。刘懋跪在军机处的波斯地毯上,手中的折子已经不见了。“超过一千字了吗?”“回陛下的话,不算您最近规定加注的标点符号之外,有九百九十八字。句句都是真材实料,字字珠玑。文章平铺直述,没有引经据典,夸夸其谈,算是符合陛下对奏折的新要求。”这是当值军机处候补大臣侯恂的声音。此人在当山西道御史的时候,就是一个伯乐,以识人善任出名,曾经提拔过当时任邵武县知县的袁崇焕,也提拔过史可法,未来也许会提拔左良玉。所以侯恂在军机处当值的时候,碰到刘懋这样先东林后帝党的小人,他递上来的奏折是真材实料的,他就会据实而奏,并不会因为刘懋的品行而诋毁。刘懋不敢抬头,只是心中对侯恂存有感激。现在帝党的身份不寒碜。“是吗?拿来朕看看。”崇祯皇帝的声音响起来,语气中带着一丝威严和好奇。太监将刘懋的奏折呈给崇祯皇帝,崇祯接过奏折,仔细地阅读起来。他的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刘懋站在一旁,心情紧张又期待。他知道自己的奏折内容可能会引起争议,但他坚信自己的建议是正确的。其实奏折没有递上去的时候,很多同僚都已经知道了奏折裁撤驿站,抑制公车私用、斩断官员隐形福利的内容,他刘懋已经成了众矢之的。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崇祯终于看完了奏折。他抬起头,目光落在刘懋身上,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王大伴,给刘爱卿赐座。”皇帝端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地说道。这便是帝王薄情之处,只有对有用的大臣才会恩赐座位,而那些没有价值的大臣,只能站着回话。刘懋谢过皇上后,小心翼翼地在一个小黄门搬上来的圆凳上坐下。然而,他不敢坐得太踏实,只是用一侧屁股受力,双腿依旧紧绷着,以便随时能够站起来。这样的坐姿既显示出他的恭敬,又能让他在需要时迅速做出反应。“刘爱卿,你的奏折写得非常好。里面提到了精简驿站人员、减少驿站开支以及抑制公车私用等问题。如今,各地官员滥用堪合,不仅官员本人出行,就连他们的家眷和亲属也都一窝蜂地要求使用驿站的马匹和车辆,而且还住在驿站里,一分钱都不用花。这些现象,朕早就看不惯了。你上的折子恰逢其时,实在是深得朕心啊!自从朕施行养廉银制度,并发放银币薪水以来,一些官员仍然贪图驿站的便宜,这简直是不可原谅的行为。只是这驿站之弊却是大明官员的隐形福利。你孤身一人上这道奏疏,等于是得罪了全天下的官员。到时候众口铄金,你就算是官声再好,也要被同僚们骂臭了。那你这是为何啊?”听见崇祯皇帝垂询,刘懋直接弹射起步,接着就跪在了地上。刘懋一系列爽利的动作做完,心中想好的话也就脱口而出。“微臣是个直臣忠臣,只需对君父忠诚,实心办事,解君父之忧。就算是被同僚们误解谩骂,又有何妨。”“好好好,说得好听,朕也:()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