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对高拱阳奉阴违,表面许诺协助高拱扳倒冯保,暗中指使冯保说服两宫罢免高拱。】
【高拱曾感叹主少国疑,在内阁中说“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结果,冯保自己将其改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一句,并告知陈皇后和李贵妃,趁机诬陷高拱有心拥立藩王,引起两人恐慌。】
【此外,高拱奏请为陈皇后上尊号仁圣皇太后,李贵妃为皇太后,虽然生母不加徽号以示区别,但此事确实激起李贵妃没不满。】
【随后在两宫支持下,六月十六日,朝会之上,冯保以万历名义宣诏历数高拱罪状,罢免其大学士职务】
【高拱伏地不起,被张居正搀扶而出。】
【随后,高拱还乡。】
……
{高拱执政四年,整顿吏治,提拔有真才实学的大臣,关注边防事业,丈量土地,尝试税法改革。}
{明代的权臣有很多,但要么受制于皇帝,要么被同僚掣肘,能做到只在一人之下的却很少,细数下来,可能只有于谦、杨廷和、高拱、张居正四人。}
{结果却以这种近乎寡妇骂街的形式黯然下野,不知天下有志之士看到这一幕会有什么感想。}
{这才哪到哪,真正的兔死狐悲还没到呢。}
{大明啊……}
……
大唐·高宗时期
决定以武则天的方案修陵的李治李治挑了挑眉。
原文在六#9a书吧看!
“这张居正……”
历代但凡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都会出现一场辅政大臣之间的激烈搏斗。
霍光与上官桀等人就是如此。
即便是人杰诸葛亮也难以避免李严背后插刀。
其间往往涉及频繁的有关国家政令的调整变动,对国家的损害极大。
而张居正的手法则是点杀高拱。
保证了风波不扩散。
尤其是整件事情中,做的片叶不沾身。
“从内阁打探消息并向宫中告密的是冯保。”
“下旨罢黜定策老臣高拱的名为万历帝实为李贵妃。”
“张居正摆在台面上除了向高拱保证自己的立场以外,就是充当好心人把高拱扶出宫去。”
“此等权谋手段,可谓天下一流。”
“野史传你非相乃摄……”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啊。”
……
大宋·仁宗时期
“厚颜无耻之人!两面三刀小人!”
群臣激愤!
这高拱在经过了几年的吏治整顿之后一定是有足够厚实的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