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前面那压了一头其实就可以了,你不能一点念想都不给这帮人留。
年号是可以改的,随便当个甜头扔出去,安安他们的心。
这样以后再下手才会更容易。
……
【四月二十五日,继位第三天,朱厚熜找来杨廷和等内阁大臣们商量:
“朕入继大统,虽未敢顾私恩,然母妃远在藩府,朕心实切恋慕。可即写敕遣官奉迎,并宫眷内外员役,咸取来京。”
原文在六#9a书吧看!
【皇帝思念母亲是人之常情,杨廷和等内阁大臣也挑不出毛病。】
【于是赶紧派司礼监太监秦文和内官监太监邵恩等前去迎接兴献王妃。】
【四月二十七日,就在两天后,礼部突然接到这位小皇帝的命令:让他们讨论给自己的亲生父亲兴献王朱祐杬加尊号的问题,要求追封已故的父亲为先皇。】
……
天幕上。
年轻的皇帝看着殿下众臣。
为的大臣举着笏板高声大喝道:
“西汉末年,汉成帝刘骜膝下无子。”
“朝廷奉共王之子定陶王为太子,后即位为哀帝。”
“为使共王后继有人,又别立楚孝王之孙刘景为定陶王,作为共王之嗣。”
“宋仁宗,年老无嗣,又将濮安懿王第十三子接入宫中,改名曙,立为太子,后即位为宋英宗。”
“此二帝皆由藩王立为太子,然后登基,从属过继法。”
“而那些过继者要认被过继者为父,作为被过继者的后人而行事,此谓为人后者为之子!”
“陛下今已过继于孝宗皇帝,理应认孝宗皇帝为父!”
“而兴献王一脉,自可由藩王之子过继!”
“陛下,此乃天理!”
小皇帝看着为的大臣,看着殿内的众正盈朝,冷声道:
“朕和英宗的情况不一样,他早已入继仁宗膝下的。”
“仁宗生时,英宗就已经称仁宗为父,还当过太子。”
“但朕从未入继过孝宗膝下,也从未被立为太子。”
“所以……”
小皇帝身体微微前倾,看着殿下大臣,吐出石破天惊的一句话。
“朕,不必遵守儒家理法。”
……
【五月初一,在辅杨廷和的直接授意下,礼部尚书毛澄领衔群臣,以西汉哀帝和宋英宗为例,提出朱厚熜由小宗入继大宗,应当改奉明孝宗为皇考(皇父),改称兴献王为皇叔考兴献大王,母妃蒋氏为皇叔母兴国大妃,祭祀生父母时自称侄皇帝。】
【同时将明孝宗六弟、益王朱祐槟的次子过继给兴献王为嗣。】
【朱厚熜大怒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