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六位帝皇是哪六位 > 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宁王(第2页)

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宁王(第2页)

“所以,自高祖皇帝起,历代皇帝都在郡县制和分封制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但朱元璋是鉴于元末权臣当道,所以在奠定明代格局的时候,极力弱化权臣,取消宰相。”

“这东西就像陂斗一样。”

小刘据举起身边的一个巴掌大的跷跷板。

“对权臣戒心越重,就越有强化分封的倾向。”

“因为各地若有强大的同姓诸侯,便随时可以进京勤王,就算诸侯篡位,皇位毕竟也不会落在外姓人的手里。”

“这样可以说最大程度的降低权臣窃国的可能性,但同时也极大提升了藩王篡位的可能性。”

“阿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

霍去病听得倒吸一口凉气。

原来是这样啊?

卫子夫轻掩嘴角。

儿啊,干的好!

刘彻一动不动的看着小刘据。

眼中疑虑尽消,转而升起一阵骄傲!

就说朕的种不会差!

果然!是教育方法有问题!

刘彻嘴角的带笑,扬了扬袍袖,对霍去病道:

“事情就像你表弟说的那样。”

“其实明朝的格局很容易看清。”

“不要管什么君王、大臣,什么文官武官。”

“跳出这种视角用更高的视角去看。”

“大明皇帝与大明外庭的根本冲突就是分封与集权的冲突。”

“天幕中的历史证明了,只要集权程度越高,高风险的夺权策略就越受青睐。”

“武宗南巡就是最鲜明的例子。”

刘彻看向小刘据,认真道:

“一大群官员叩门,内阁九卿会事先对此事毫不知情?”

“他们只是基于对朱厚照行为的不满所以纵容甚至支持这群官员群谏!”

“而朱厚照本身的意志与权力就决定了他并不在意官员劝谏,更何况只是一群中下层官员而已。”

“明朝在言论上的态度很开明,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一开始也许劝谏,但后面未免不是以势压人。”

刘彻嘴角泛起一抹冷笑。

“再后来,并未事先参与的官员在得知此事后,也有可能趁机附议,以免被同僚排挤并趁机谋利。”

“结果就爆了如此巨大规模的群谏。”

“据儿,你觉得皇帝此时应不应该让?”

说着说着,刘彻最后又来了一次试探。

让?还是不让?

小刘据歪着头。

“让不让?为什么要纠结这个事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