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成化时期
砰!
茶盏被摔的四分五裂!
“放你娘的屁!”
朱见深红着双眼怒视天幕里的说辞。
万贞儿低下头,面色愁苦。
朱见深喘着粗气。
他知道文武百官一直对自己违背父母婚约,娶自己中意的对象为正妻的做法有说辞。
同时,对生母与英宗合葬有所不满。
“一群下三滥的手段!”
所以他不爱见那帮人!
口中仁义道德,心中肮脏无比!
……
大明·崇祯时期
朱由检皱着眉。
“什么欲盖弥彰的说辞?”
从明宪宗成化年间到万历年间时间上隔了一百多年。
一个宫中的老太监说的故事,真实性有多少呢?
这话的意思不就是姑妄说之、姑且听之,爱信不信,您看着办?
他难道不知道老太监传言讹误,比齐东野人的荒唐言论更加荒唐可笑?
这些太监津津有味的说本朝掌故,但没有一句实语,思之让人可笑。
……
{但这个故事也是有人信有人不信。}
{像写《国榷》的谈迁对这事是持怀疑态度的。在《国榷》录此事时,也照录了于慎行那一句:“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
{但写《胜朝彤史拾遗记》的毛奇龄就十分相信,并且铺陈、敷染了这两个故事。}
{并且加上了,孝宗生母纪氏被万贵妃毒死后,张敏也被迫自杀的故事。}
{对于某一个故事,有人选择相信,有人选择不相信,原本也没什么。}
{问题是,修《明史》时毛奇龄参与了《明史》的编纂工作。}
{而在修撰《明史·后妃传》时,毛奇龄就专门负责写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四朝的后妃传。}
{然后毛奇龄就把他先前写在《胜朝彤史拾遗记》里面关于这四朝的后妃的纪闻原封不动地移入了《明史》之中。}
{万贵妃的罪行就坐实了。}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正喝着茶。
瞥了一眼天幕,盖上茶盖。
“朕一早就说过。”
“荒谬之言怎敢言信?”
“说明宪宗专宠万贵妃,致使万贵妃飞扬跋扈,从而后宫有妊,皆遭潜害。”
“可是,万贵妃替宪宗生下的长子不幸夭折后,贤妃柏氏不就在成化五年光明正大地生下了明宪宗的次子朱祐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