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一统,多少人求都求不来呢。”
李世民第一次觉得自己未来的兵变是对的。
“阿耶,这天下治理不是种地。”
“不是播了种子,除了草、虫,就能收获粮食。”
李渊横了他一眼。
“朕知道!”
“但事在人为!”
“你不做怎么知道这行不通?”
“反正已经有人做了,看就是了。”
“若真能有三四百年的国运,用他又何妨!”
……
【明朝的整个官僚架构保证了行政工作的刚性。】
【这是一架自动运行的机器】
【虽然会年久失修,但指望这台机器很快坏掉,又大错特错。】
【没有人喜欢这个制度,但每个人又什么都做不了。】
【而朱元璋设计的制度之所以稳定,得自他吸取元朝的经验和教训。】
【为了天下不会出现第二个他,他保留了那些利于稳定的因素。】
……
大元。
忽必烈眼前一亮。
这么说……
只要朕照抄这些制度就行了!
不管怎么说,总比九十七的元朝强吧?
至于什么四等人……
元朝都只有九十七年了!
还什么四不四等的!
能收民心而予一人!
就是一等!
……
【而为了避免元朝后期的官僚失控现象,继续加强皇帝的权威。】
【朱元璋也将百官的权力尽可能回收】
【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必须由皇帝来定夺】
【这样一来,中书省就成了眼中钉。】
【如果按正常展,皇帝会和大臣纠缠很久。】
【但很明显,朱元璋他一直就不是一个喜欢套路的人。】
【公元138o年,洪武四大案,揭幕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