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河北地区的生大规模盗贼肆虐。}
{说是盗贼,其实就是因为宋朝搜刮粮草过甚,又加上连年凶荒引饥荒,饥民把榆皮野菜吃光后无以为继只能落草为寇。}
{山东的张仙聚集了十万众。】
{河北的张迪聚集了十万,高托山三十万,一两万的输都输不过来。}
{大大小小的寇乱让朝廷无暇顾及北方问题,也让宋朝对金国的防御系统迟迟无法建立。}
{呵,懂不懂四百起起义的含金量啊!}
{呵,你是说仅洪武到宣德年间,就生了四百一十一起农民起义吗。}
{去你x的!臭黑子!}
{真的假的?没听说过啊?}
{根据《明实录》算的,明朝确实是起义最多的一个。}
{其实,起义多不能代表什么。}
{啧,嘴脸。}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嘴角带着一丝嘲弄,拨弄着已经一尺多高的红薯绿芽。
“启儿,阿父今天就教你件事。”
刘启压抑住怒气,看向刘恒。
“一旦一个国家将要崩溃,先归咎的会是天灾。”
刘恒望了一眼天幕,目光似透过时间看到未来,语气也带着几分飘渺之意。
“纵观史书,战乱年份的天灾人祸特别多。”
“但其实任何时候都有天灾。”
“只是在国家繁荣之时,一次天灾不会对整个社稷产生无可挽回的打击。”
“君主放些粮食,亲戚再救助一下,不知不觉间就把天灾应付过去了。”
“只要天灾没有产生巨大影响,史书就可能不去记载。”
刘启晃了一下神,嘴里喃喃道:
“所以,一个王朝正处于下降之时,那么天灾生后就不足以救助灾民……”
“然后就会产生更多的灾害……这时史书才会记载下来……”
“所以这些……”
刘启看着天幕,恍惚道:
“都是人祸……”
刘恒身体向后靠去,嘴里吐出一股浊气。
“禹王治水已经说明了天灾在齐心合力的百姓面前,什么也不是。”
“真正给百姓带来绝望的。”
“只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