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所任命的主帅也不从三衙将领中而出。】
【这样一来,握兵之权、调兵之权、统兵之权相分离。】
【三衙鼎立,互相牵制,改变了由禁军将领一人统率各军的体制。】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看了一眼,随即低头继续研究手里的种苗。
一旁的刘启看着跟绿芽大眼瞪小眼的刘恒,探头询问道:
“阿父,这把兵权一分为三,各有职守,相互制约,不是挺好吗?以后不会再有藩镇之祸了。”
刘恒敷衍的点点头,继续琢磨着手里这东西应该在哪里种。资料里说红薯这东西耐旱怕涝。
那就应该选择阳光充足、通风、排水良好的……
“阿父!”
思绪被打断,刘恒平静的看向刘启。
“你想抄农书吗。”刘启一噎,委委屈屈道:
“我就想知道,这个适不适合我们用。”
刘恒用手量了一下种苗的高度,嘴里淡淡道:
“不适合。”
“可以确定,宋朝不会成为继五代以后的第六个由将领动兵变推翻统治的朝堂。”
“但利弊共生的,三衙统制,政出多门。”
刘恒一边拿起笔记录种苗生长数据,一边平淡道:
“朕虽不知兵,但也知道各自为政、动辄掣肘、缺乏协调、难以统筹等弊病是兵家大忌。”
“李隆基错失潼关不就因此吗。”
说道李隆基那刘启一下子就明悟了!
“那这制度是削弱了宋朝军力啊!”
原文在六#9a书吧看!
“他这军制怎么这么改啊!他还没一统天下呢!”
刘恒放下笔,双手合拢袖,看着刘启问道:
“那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皇帝与武将之间的猜忌已经不可挽回了。”
“你觉得让天下在动荡不安中徘徊和未来兵力可能孱弱,这两个情况哪个会更好点呢?”
刘启闷闷不乐道:
“哪个都不好。”
刘恒点点头表示认同。
“确实,但他有的选吗。”
“他没有。”
“这条路不是最正确的,但是最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