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六位帝皇王 > 第694章 二废二立四子继位(第6页)

第694章 二废二立四子继位(第6页)

【“秉性凶残,与恶劣小人结党”,“断非能改”。】

更担心太子党会铤而走险,谋权篡位。

【并警告以后有谁再敢给皇太子求情的,立马诛杀。】

【而自第一次废太子后,康熙皇帝的身体已大不如前,众大臣为此也非常焦急,担心他突然去世,因此不断催促他早立太子。】

【但经过两次废太子的挫折,一向乾纲独断的康熙既不愿意恢复满洲的传统,将立储大事交给王公贵族决定,也不可能再次仿效汉制立太子,因此他选择择秘密立储,】

【即在自己去世前才会宣布继承人选。】

……

大汉。

“他害怕了。”

刘邦懒懒散散的躺在榻上,一手拍着肚皮,一手摸着大腿。

“帝国的权力不仅向中央朝廷集中,而且更进一步在向皇帝一人集中。”

“而更大的权力会带来更大的不安全感,这也使他越无法和他人分享权力,从而造成了他和周围人之间的、越来越大的隔阂。”

吕雉面无表情的拍开在自己腿上乱窜的贼手,冷声道:

“所以作为一个皇帝,一定是越来越孤独的。”

刘邦毫不在意的继续摸着,同时感叹着:

“权力,最高权力的传递,乃是授人以柄。”

“权柄,柄端有刃。”

“此为太阿倒持啊。”

吕雉则任由刘邦的手作怪,脑中却想到了刘邦之后的几位汉帝。

权力传承之际,往往如身临悬崖峭壁,身处锋刃之端。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先必然是对旧势力的排除和清理,才可能有新权力因子的植入。

这样,原先那些体量巨大、占位关键、影响广泛的人物,就成了需要率先逾越、克服的障碍,除非他们能同样顺利进到新系统中,融入新权力谱系,成为有机和谐的一分子。

然而对于这一点的判断取舍,完全取决于刚刚登基的新君。

如果他已有足够的权势。

假如新君的判断是否定性的,那么,他所要做的,就是掩埋掉先王的遗迹,让那个碍眼堵心的家伙彻底消失。

“雷同的剧目,源源不断啊。”

……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刚从塞外回到京城的康熙皇帝又赴南苑行围打猎,十几天后感到身体不适,于十一月初七回到了畅春园,并让四皇子胤禛代行冬至南郊大祀。】

【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病情恶化,于凌晨召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皇七子淳郡王胤祐、皇八子贝勒胤禩、皇九子贝子胤禟、皇十子敦郡王胤、皇十二子贝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

【宣布“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随即于当晚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本章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