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上,辽东战略危机的严重性在己巳之变中暴露无遗。】
【而在和辽东恰成犄角之势的陕西黄土高坡,成千上万为生计所迫的明朝子民们,悄悄点燃了造反的烽火。】
【从万历年间辽东战事爆以来,陕西三边的军队征调频繁,经常领不到军饷,日积月累,拖欠军饷越来越严重。】
【截至天启七年为止,延绥、宁夏、甘肃、固原四镇积欠饷银二百四十四万两,常有几个月甚至一年不军饷的事,到崇祯初年,有的地方欠饷达三十六个月。】
【士兵无以为生,除了造反没有别的出路,于是乎“稽饷而哗”,“亡命山谷间,倡饥民为乱”。】
【同时,陕北接连大旱,屡屡生饥民抢夺粮仓的情况。】
【为节约经费,崇祯裁撤驿站,导致大量驿卒没有生计。】
【最终,陕西爆起义并迅扩大,遍及全陕、三边。】
【而这里,就有一位大明掘墓人。】
【李自成。】
……
天幕上。
一队服装不整的骑兵走在羊肠小路上。
为的一人头戴一顶旧毡帽,铁甲外罩着一件半旧的羊皮长袍。
背上斜背着一张弓,腰里挂着一柄宝剑和一个朱漆描金的牛皮箭囊,里边插着十来支雕翎利箭。
这人扶了扶毡帽。
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凝视前方。
……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万历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出生于延安府米脂县双泉堡。】
【因其家居于怀远堡(今陕西横山县)之李继迁寨,故也称为怀远人。】
【曾祖父李世辅、祖父李海、父亲李守忠,世代都是养马户。】
【父亲死后,李自成为同村富户艾万年去放羊以抵债。】
【后不堪受辱,应募为银川驿的驿卒,充当马夫,抽空挟弓矢习骑射,练得一身好武艺。】
【那时正是天启六年,他二十一岁。】
【崇祯二年,朝廷下令裁撤驿站。】【这年年底银川驿被裁撤,李自成生活无着,又逢饥荒,便带领同伙造反。】
……
{李自成也算富户家道中落了。}
{《明季北略》《平寇志》《甲申传信录》说其“务农颇饶”“世农自饶”“家颇饶”。}
{联系到他八岁时与侄子同时进私塾读书,可见上述说法是可信的。}
{他的家境并不贫穷,他也不是文盲,读书“颇能记忆”。}
{造反大军的基本群众依然是饥民、难民,只不过骨干力量是叛卒、逃卒、驿卒、响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