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其所行便可得知。”
刘彻竖起一根手指。
“第一,挑拨文官内部的对立和内斗。”
“第二,扶植武人牵制文官。”
“第三,扩大君权基础,扶植宦官势力。”
“内批授官是为了培养一批忠于皇帝本身的大臣,开设皇庄明显是要解决内库用度不足为君权提供财力保证的问题。”
霍去病跟着刘彻的思路一走。
顿时拨开一层迷雾。
他看向皇帝。
这就是君与臣的想法差异吗?
刘彻将手收回袖子,眼中神色深邃。
“明代外戚一直没有出头,这说明明朝外戚受了很大限制,不能用,也无法用。”
“所以皇帝只能转而培养宦官,有意识强化宦官与军权的结合,为宦官提供除批红、镇守、东厂以外的第四项权力来源——军权。”
“批红权,这是明代宦官最重要的权力。”
“东厂的缉事权,刺探情报。”
“出镇地方,参与地方军政事务。”
“最后就是汪直这种,能在军队中起到重要作用。”
霍去病有些明白了。
“还是君权相权之争?但是为什么?”
刘彻眼中带有赞许之色和几分惋惜之意。
“于谦是一名忠臣。”
“但他只忠于明朝,不忠于君主。”
“放弃英宗改立新君,这是对的。”
“但自此之后,任何明朝皇帝都不可避免的会重新思考这种君臣关系,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反制。”
“君臣关系,从代宗上位那一天起就失衡了。”
“而分化相权只能减少相权对君权的压制,只有扩大君权才能解决君相失衡问题。”
“但权力啊,谁乐意失去呢?”
……
大明·宣德时期
朱瞻基看着衣袖上的花纹。
“总分十五吗……”
若是没有朱祁镇,分数兴许就能破了二十吧?
“确实担得一句好圣孙。”
“可你是朱祁镇的儿子啊……”
朱瞻基站起身,来回踱步。
最后深吸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