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泪斑斑的《流民图》闯进了殿内群臣眼帘之中。
……
【公元1o73年,宋朝干旱不雨长达九个月之久,大量灾民涌向开封等大城市。】
【宋神宗终日长嗟短叹,旧党人士趁机上疏,请求废除新法。】
【担任开封安上门监的郑侠是王安石的学生,曾对王安石直言青苗、免役、保甲、市易等法诸多不便,王安石不予回应。】
【公元1o74年四月,郑侠将亲眼所见的流民扶老携幼,充塞道路,身无完衣,吃草根,食树皮的一系列惨状绘成《流民图》,假称急密文书,传到宋神宗手里。】
【神宗第二天便决定废除青苗、雇役、方田、保甲等十八项新法。】
【这项决定公布的第二天,天降大雨。】
【史称民间欢呼相贺。】
……
大汉·文帝时期
刘启看着那副《流民图》心生酸楚。
望向刘恒,嗫喏了几下,终究没问出口。
他错了吗?
范仲淹用行动证明了对官吏动手行不通,所以王安石要从民治。
但走民治的执行又绕不过官吏插手。
刘恒面色平静如水。
这幅流民图里的情形,他自小就看得多了。
“王安石的想法是好的,政策也兼顾富国利民。”
“但他忘了一件事。”
刘启看向他,目含探究。
刘恒点了点水杯,在桌子上画了三下。
“宋朝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三冗,冗兵、冗官、冗禄。”
“王安石解没解决冗兵问题咱们不得而知,天幕没说。”
“观熙河开边……嗯,咱们姑且算他解决了。”
“但冗官、冗禄呢?”
“非但没有减少,反倒增加了。”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只开源不节流。”
“但对于贫苦百姓来说,节流减轻负担,远比担上高且远的开源来的清晰、容易。”
刘启摸着一旁史书。
那是从咸阳宫里抢救出来的秦简,是秦史。
“王安石,生不逢时。”
刘恒也看向那卷史书。
“是啊,生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