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祥符元年(1oo8)正月,“襄、邓州粟钱三百,菽麦斗十钱”
同年九月,“京东西、河北、河东、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路皆大稔,米斗钱七八”。
大中祥符二年七月,“京师粟斗钱三十”。
大中祥符五年十月,“时河东丰稔,米斛百钱”】
【基于大中祥符期间宋真宗大搞祥瑞,地方可能出于迎合,有夸大丰收、粉饰太平的情况,粮价或有虚假成分。】
【但公元1o28年,宋仁宗天圣六年,京西转运司申报的谷价仍是“每斗十钱”】
原文在六#9a书吧看!
【天圣八年范仲淹在书信中泛言当时农民卖粮,称“中稔之秋,一斛所售不过三百金(即文)”】
【这说明,宋真宗时期的粮价数据与实际相差并不远。】
【比宋太祖、太宗之时物价还低。】
【同时,全国财收达到了15o38万贯,岁入甚至比盛唐时期还要高出七倍。】
【全国的户口,也达到了八百六十七万户,比他即位前增加了四百一十六万户。】
【评价a级,得四分】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大体盘算了一下。
“这个民生不弱了,评绩不到头还是吃了不得一统和耗费民力的亏啊。”
“而且下一个皇帝的庙号是仁宗吗?”
仁这个字是好字。
所谓君子体仁。
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
得之者尊。
如此局面若是能持续百年,那未必不能再出一个似文景之治般太平场景。
积攒百年的国力应该可以打几场收复燕云的战争了。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着天幕冷笑连连。
一旁的卫子夫觉得这人不对劲。
这民生不错啊?为何这般表情?
刘彻眼睛一瞄就知道这妇人在想什么。
一张小脸永远也藏不住事。
“一看就知道你没封禅过泰山、没修过宫殿。”
卫子夫嘴角抽动,有点绷不住面孔。
双手合拢于身侧,刘彻偎在一旁冷声道:
“这人造天书、制祥瑞、东封西祀、大兴宫殿。”
“凡此种种哪一样不要花钱?”
“不得不说,这人的底子的确厚。”
“如此挥霍也能平稳物价到下一个皇帝。”
刘彻眯了眯双目,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