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只让人知道有人被立太子,却不说何人是太子,是不是就能避免太子被人盯着的风险了?
……
天幕上。
穿着白袍的赵匡义将手中的奏疏放下,看着眼前的大臣略有几分埋怨道:“平仲啊,你怎么才来!”
大臣俯恭敬道:
“臣非召不得至京师。”
赵匡义闻言,双眸闪过一丝精光。
捋须缓声道:
“朕的箭伤不愈,近些日子身体越虚弱。”
“你寇准是什么样的人朕深知,这次召你回来就是想问问你。”
“朕诸子中……谁可以托付神器?”
寇准沉稳回答道:
“陛下要为天下选择明君,不能和后宫的妃子、宦官商量。”
“也不能和我这样的近臣商量,这件事,必须由陛下来做决定。”
赵匡义低头沉默许久,挥手屏退左右的侍奉宫人,轻声问道:
“元侃可乎?”
原文在六#9a书吧看!
寇准身体微不可查的一顿,语气却不动摇:
“知子莫若父,臣愚钝,不知与也。”
赵匡义站起身,双手按桌身体前倾。
“伱为人刚直明智,不阿谀奉承。”
“故朕问你,你如此推辞……是诸子无一人可用吗。”
寇准闻言,知不能再次推辞,长躬一礼。
“臣观诸子皇孙,无不令美。”
“只有襄王,得人心深矣。”
……
【公元994年九月,宋太宗任命第三子赵元侃为开封尹,进封寿王。】
【公元995年八月十八日,立赵元侃为皇太子,改名“恒”,兼判开封府。】
【宋朝第一个皇太子,诞生了!】
……
大唐·玄宗时期
杨玉环轻捧额头,娥眉微蹙。
“一句话绕了好几个圈子!到头也没看明白是何意思。”
李隆基捋了两下胡须,看着有颜无脑的女子露出笑容。
“简单讲,宋太宗问选哪个儿子当皇帝。”
“大臣的意思是只要不是与宫中朝中有结党势力支持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