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说:“别打扰他们,让他们聊吧。”
村支书就给江帆递过一个圆凳,又从屋里拿出几只茶杯,彭长宜把茶杯洗过之后,支书往里倒满水,彭长宜分别递到江帆和温庆轩的面前。
温庆轩的司机打量着院子里的蜀葵花说道:“倒是搞育种的,这些花都比别处的大。”
彭长宜笑了,说道:“刚刚介绍过,这些花也是经过选育后栽培出来的。”
村支书因为事前听彭长宜说,市长是有私事找他,所以不好在这里继续打扰他们,就说道:“彭主任,您说中午怎么安排,我去准备。”
“我刚才就说了,不用你们管,温局长带人来咱们北城采访,江市长也来督阵,中午我安排,你要是有事就去忙,要是没事就一起。”
村支书听他这么说,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就说:“这么多领导来我们这里视察工作,我就是再忙也不忙了。”
江帆说:“你该忙就去忙,我真的没事,是找长宜来了,不是视察工作。”
支书说:“我也没啥事。”说着,就又去给他们倒水。
他们坐下后,话题自然围着这个邹子介,支书就给在座的领导介绍了邹子介的情况。
通过介绍,在座的无论是江帆还是彭长宜和温庆轩,都深深地感到邹子介是个人才,而且有着朴素的观点,他最初搞育种,首先追求的就是高产,高产是他的终极目标,他研究培养的亢单1号,曾经创下亩产1260公斤的记录,刷新了老师的亩产1120公斤的记录。
彭长宜问道:“这个亩产量是不是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核准?”
村支书说:“是啊,都是经过农业部专家组测产验收得出来的结果,当时这个亩产量报纸上都有报道的。”
“哦?那我们也要增加报道力度了,温局?”江帆看着温庆轩说:“咱们不能墙内开花墙外红。”
温庆轩说:“是啊,自从小丁有了这个选题后,我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这是外宣的一个好素材,所以我今天就追来了。”
村支书说:“邹子介的确是墙内开花墙外红,他的种子在别的地方卖的就好,可是咱们本地种子站就不卖他的种子。老百姓愿意种他的玉米,知根知底,而且产量高,抗病性好,有的就从他手里买种子,农业局知道后还找家来罚他。”
彭长宜说:“为什么?”
支书说:“种子专营,其实这话我不该说,种子站卖外地的种子,都是有回扣的,可是这小子太拗,不给回扣,也不会说好话,更不会搞关系,按说他本身就是农业局出来的,哪有攻不下这个关的,就是性格的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旁人不好表态。
江帆说:“他现在能有点收入吗?”
“能,不过,所有的收入都用在育种上了,每年去海南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两年能自给自足就不错了。”
支书说到这里,看着江帆,说:“市长,咱们市里真该好好扶持一下他,全省搞玉米的就他一个人出了成果。”
江帆点点头,说道:“是啊,我不太了解情况,而且对这个领域一窍不通,不知怎样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