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一骑仓惶从远处官道飞驰而来,直奔西城门。“让开,快让开!”那人慌忙直喊,晃了晃手中的黄旗。守城将士知道那骑是快马,是回京汇报,不敢阻拦,急忙让开。进城门的百姓也急忙让开一条道。看着那骑冲过城门、快速进入城中,大家都非常惊讶。“是出了什么大事吗?”“不会吧?”“会不会捷报?”守城门的将领望着那骑远去的背影,轻轻摇头。“如果是捷报,远远就喊起来,恐怕”那人叹息一声,没有继续说下去。周围的人都已经明白了。“打败仗了?”“景王在河北,怎会打败仗?”大家纷纷好奇地望着守城门的将领。那将领没有说什么,不过旁边一个人却说了起来。“早前李相不是率大军去河北抓景王吗?恐怕是被景王打败了吧。”大家一听,立即想起早几天太学生请愿之事。这么说来,景王和朝廷正式翻脸了?飞鸟尽,良弓藏?良弓被逼得拼死一搏?景王为了活下去被逼自卫了?大家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很快,大家又担忧起来,战火会不会燃烧到了汴京?一时间,进城和出城的百姓都加快了速度。皇宫中,赵信听到李邦彦率军赶往虎牢关,他还以为能拖一段时间。只要能拖住,等着西军和辽军、各地勤王兵马到来,他就能四面包围洛阳。哪怕陆鸣在洛阳称帝,也只有死路一条。“报!”此时,门外突然传来响亮的声音。赵信一听,心惊胆战。最近他最怕听到这个声音,因为最近的坏消息实在太多了。不过仔细想想,陆鸣此时应该还在孟津,还没有称帝,不会有什么坏消息传来。他放下心来,让那人进来汇报。那人匆匆进入大殿,不敢汇报,而是将信递给内侍,让内侍将信传递给赵信。赵信觉得奇怪了,为什么不敢汇报。“读!”赵信立即下令。那内侍刚拿到信,正想递给赵信呢,听赵信这么一说,只好当众宣读。“李相率三万兵马去守虎牢关,陆鸣大胆包天,公然造反,派重兵伏击我军,我军”那内侍读到这里,连忙咽了咽口水,偷偷看了一眼赵信。赵信紧紧抓住龙椅的扶手,脸色惨白。他已经猜到后面要说什么。“读!继续读!”赵信咬了咬牙,愤怒地喊道。那内侍吓了一跳,继续读道:“我军全军覆没,李相被俘。贼军还没有停下,继续进攻我军在黄河边营地,二万将士全投降了。”赵信不由闭上眼睛,暗暗长叹一声。完了!五万禁军就这样没了,京城还守得住?很快,他想起了什么,急忙问道:“陆鸣的人不是在孟津吗?什么时候到虎牢关了?”那内侍也不知道啊,只好望着汇报之人。那人只好哭道:“陆鸣实在狡猾,全军大摇大摆在孟津渡河,实则早就派骑兵悄悄渡河到达虎牢关,等着我军到来!”赵信一听,更加害怕了。陆鸣用兵果然神出鬼没,我们还能守得住汴京?想到汴京,赵信更是害怕了,急忙问道:“贼军攻到汴京没?”“没有,敌军收编降军回虎牢关了。”那人回答。赵信这才稍稍放心,立即下令京城关闭城门,准备守城。同时,派人将白时中和张邦昌叫来商量如何应对。白时中和张邦昌听到李邦彦兵败,心中也很担心。陆鸣用兵如神,又拥有神武军这样的百胜之师,我们还怎么打?“陛下,不如迁都吧?”张邦昌提议,“京城距离洛阳实在太近了,虎牢关又在陆鸣的控制之中,京城之西无险可守,挡不住陆鸣。”“迁往何处?”赵信问道。“江宁!”张邦昌说完,又解释了一下。“江宁远离中原,北面江淮之地水网密集,可挡陆鸣的骑兵。再加上江南之地未受陆鸣势力的渗透,当地将士和百姓对陆鸣没有太大好感,必定会支持我们。还有一点,可以为各地兵马勤王和辽人南下争取时间。”白时中却有不同意见,说道:“京城城墙坚固都挡不住陆鸣,江宁就能挡住?陆鸣除了骑兵,还有步兵啊。江宁偏安一角,自古就不是大一统王朝的京城,我们去江宁岂不是将北方全让给陆鸣?”赵信仔细想了想,觉得有理。更重要的是,我们到了江宁,辽人和西军想帮我们都帮不了,远水解不了近渴啊。一旦被陆鸣攻到江宁,我们如何是好?难道我们要坐船出海,当海上天子?张邦昌看出赵信的心思,又分析了一番:“我们去江宁后,神武军一定不敢追,因为他怕辽人会率大军南下。”“陆鸣手中能战之师只有神武军,神武军只有五六万人,一旦分兵就会被辽人各个击破,陆鸣一定不会分兵,也不敢亲自率兵去南下攻打江南。”“河北河南等地比江南要重要得多,陆鸣那么聪明,一定知道孰轻孰重,他只会率神武军固守河北,以防辽人南下。”“如此一来,江宁反而安全了!”赵信静静听完,觉得也有道理,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做才好。见此,白时中提出另外一个建议:“陛下,迁都之事可以先缓缓,如今最重要的是,向天下宣告陆鸣叛逆谋反一事。如此一来,我们各地兵马见到神武军就不会再当对方是友军,大家群起而攻之。猛虎也怕群狼,神武军又能撑得了多久?”赵信觉得有理。这次李邦彦大败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此原因,我军上下都没有将神武军当做敌人,当神武军突然发起袭击,我军没有准备,焉能不败?赵信下定了决心。反正都如此了,还怕什么撕破脸皮?他立即下旨,宣告天下,说陆鸣叛逆谋反,取消神武军番号,一律以贼军称之,下令各地剿灭叛乱。“杀陆鸣者,赏万金!”赵信疯狂喊道。:()这水浒不一般,潘金莲竟是我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