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殿。
殿内,金碧辉煌,龙椅高耸,太易杨广端坐其上,散无尽威严。
文武百官列队两侧,垂手恭立,神色肃穆沉凝。
殿外,旌旗招展,甲胄鲜明,一名名身形魁梧的军士,散着沉凝如渊的气势。
太易杨广目光如炬,扫视下方群臣,漠然道:“刚刚得到消息,颉利可汗亲率四十万大军扣边,内忧未平,外患再起,诸卿可有良策应对?”
群臣闻言,一阵面面相觑。
在这万物复苏的时节,草原异族不是应该休养生息么?岂会如此不智的擅动刀兵?就不怕战事失利下元气大伤么?
高颎排众而出,颤颤巍巍的拱手一礼道:“陛下,突厥势大,然今我大隋军队亦非弱旅。臣建议,即刻调度南方两路大军北上,协助骁骑军和骁果军布防边境,以防不测。”
他作为旧臣之,更是位居三公的御史大夫,这个时候必须有所表现。
当然他亦有私心,想为南方士族争取一些喘息之机。
若是再任由隋帝如此杀下去,天下将再无士族的立锥之地,这是他以及一众旧臣不愿看到的。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臣等复议!”高颎身后,一众旧臣纷纷跪倒复议。
时至如今,他们这些老臣唯有抱团取暖,方能在这日新月异的朝堂上,争得一席之地。
虽然不能玩党同伐异的那一套,但不妨碍他们彼此呼应,互相配合着壮大声势。
太易杨广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目光转向石之轩,淡淡道:“裴爱卿,你以为如何?”
石之轩走出文官行列,拱手朗声道:“陛下,此战关乎国本,请传檄天下,动员各地官府全力备战!”
他心里明白,隋帝如此问,不过是想让自己起个话头,好方便后面的乾坤独断。
苏威面色一肃,走出队列,对着上龙椅上的隋帝躬身一礼。直起身,怒瞪着石之轩,斥问道:“裴大人,身为典客卿的你,可知如此做的后果?”
“三征高句丽的后果历历在目,值此万民休养生息之际,你竟胆敢蛊惑陛下重蹈覆辙,到底有何居心?”他说到最后,不由一阵吹胡子瞪眼。
石之轩淡淡的瞥了他一眼,平静道:“此一时彼一时,大战一起,西突厥、吐谷浑、契丹、铁勒、高句丽等异族必定会有所异动,这是必然生的事情。”
此话一出,朝堂霎时一静。
来护儿大步上前,抱拳一礼道:“陛下,裴大人言之有理,异族向来狼子野心,为了大局着想,这点我们不得不防。”
苏威眉头紧皱,郑重拜倒在地,肃声道:“陛下,如今国力未复,仓促动员,恐民心浮动,社稷根基动摇,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还请陛下三思而行!”在高颎的带领下,一众老臣再次拜倒朗喝。
“民心?若不能保境安民,何谈民心!”又一名武将排众而出,目光炯炯的凝视着一众旧臣。
“战事非儿戏,若民心动荡,天下局势必将再有起复,攘外必先安内,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此战当徐徐图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旧臣中亦有官员出言反驳。
争论愈演愈烈,太易杨广不动声色的静静聆听,并未出言打断群臣的争论。
此次朝会虽是讨论应对突厥扣边事宜,但也有考验群臣的心思。
科举殿试在即,有些尸位素餐之辈,已经没必要继续留着,得为后来者腾出些位置。
就在这时,一道神念没入太易杨广的眉心,瞬间心中涌现大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