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思想的确有可取之处,但真正能让他看重的,唯有机关之道以及格物之道。
鲁妙子点点头,慎重的翻开墨典观阅起来,看着开篇明义的两句话,不由喃喃诵念出声:“求知天地,师法万物。器物载道,惠利众生。”
他眸光瞬间一凝,背脊下意识的挺直。有着天下第一巧匠美誉之称的他,自然明白这两句话的含意。读完开篇这两句话,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
深吸一口气,神情郑重的继续翻阅《墨典》,越是翻阅心中越是波涛起伏。
世间竟有人能将机关之道,与格物之道结合得如此完美。书上每一字每一句都如醍醐灌顶,让他有种耳目一新的震撼。
书中不仅有详尽的机关设计和制造方法,还有对世间万物运行规律的探讨和解析。每一章节都犹如一道深邃门户,引导他探索天地自然万物间的玄妙。
墨典中记载的每一个机关,都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巧思。有的机关精巧绝伦,可自动运转无需人力。有的机关则暗藏杀机,精妙且致命。有的机关则能化腐朽为神奇,将无用之物化为利民之器……
字里行间都是对天地自然之道的探索,对万物规律的解析。讲述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和规律,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机关和器具。
鲁妙子一边翻阅,一边在脑海中构思,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中。
若墨典能够大放光芒,在机关器具的帮助下,人力将得到释放,百姓将得以从繁重的农事中解脱。城镇不再只是冰冷的石头,而是充满生命与智慧的机关城。机关车、机关船、机关海船、机关飞艇……
“此书真乃神作!老夫这点微末技艺,与之比起来,犹如萤火比之皓月,完全没得比……”鲁妙子面色复杂,望着王易感叹道“老夫从未想过,机关之道和格物之道可以如此玄妙。”
“可惜了……”鲁妙子面露痛惜哀叹:“可惜此书生不逢时,若于盛世光景,必当福泽天下万民,让中原大地富足强盛!”
他是真觉得可惜,如今的大隋,隋帝杨广昏庸无道,又逢乱战四起,这等神书注定只能流经后世,以期后世之人能将其扬光大。
王易笑着摇了摇头,举杯道:“不然,贫道认为恰逢其时。”他自然明白对方口中的可惜之意,若没有自己,此书出现于这个时代,自然是极为可惜的。
“咳咳咳……”鲁妙子一阵咳嗽,深呼一口气,缓解着肺腑火辣,沉声道:“杨广昏庸无道,致使天下局势一不可收拾。内外失政,人心尽失,群雄割据,烽烟四起,这等乱世之下,如何让这等神书绽放其光?”
“简单。”王易神情一肃,语气坚定道:“掌天命,扶龙庭,以国朝之力推之。墨典若能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即倒,救万民于水火,那么此道将可比肩儒释道,成为第四大显学。”
鲁妙子眸光闪烁,深深凝望着神情坚定的王易,好一会这才苦笑道:“道长是真敢想……天下被杨广糟蹋的不成样子,想做到你说的这点谈何容易?”
他隐隐明白了对方的来意,这是想拉自己一起扶龙庭,可大隋糜烂至此如何扶的起来?
王易自信一笑道:“正是因为难,才显功成后果实的甘甜。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贫道若想,没有做不成的事。”
鲁妙子眉头紧蹙,抬手摩挲着书面上的“墨典”二字,静静的沉思起来。
虽然觉得此事过于荒谬,但他没有多余的选择,自己始终无法放心下秀珣。
“道长,老夫有一女,名为秀珣。能否让小女拜入道长门下?”这是他索取的筹码,也是给女儿秀珣的一份保障。
扶龙庭之事千难万难,稍有不慎就是身死的下场,他自然得为秀珣谋一份保障。
王易眉头一掀,微微颔道:“可以,那此事就此说定。”说着抬手一点,指尖一缕黑白真气射出。
真气犹如黑白游龙,灵活的绕过圆桌,没入鲁妙子的丹田。
鲁妙子身形一震,苍白的面色迅变得红润。在他的内视下,黑白真气犹如阴阳大磨,将盘踞在他体内的天魔真气,尽数返本归源化为精气,融入肉身躯壳中。
本已损耗大半的真气,也在快的恢复,空荡的丹田渐渐盈满起来。
随着体内沉疴的消失,心头涌起一股久违的轻松感。这让他的面上,不自觉的浮现笑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