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天下藏书,让本已鼎盛的文运更加鼎盛。
不算规束江湖,摒除佛门危害,单是以上这些,就足以立庙封圣。
阿碧小手掩嘴,一脸的吃惊:“啊?那我们岂不是要成圣人弟子了?”
阿朱翻了翻小白眼:“大惊小怪,以师父如今的威望,就算成了圣人弟子也就那样。”
王语嫣微微摇头,神情一片沉肃:“不然,孔圣之名,让衍圣公家族绵延至今一千六百余年。若是师父的易圣之名,能够得到世人的认可……”
说到这,不由沉默了下来。她没有感到激动欣喜,只觉无边压力凭空而落,心中有种沉甸甸,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阿朱张了张嘴,一脸复杂的沉默下来。这些年,光是易仙人大徒弟的身份,就让她不敢有丝毫松懈,若是师父真成了圣贤……
阿碧蹙了蹙眉,见阿朱、语嫣两位姐姐如此,一时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从码头岸边开始。红绸铺地,龙旗林立,道幡飞扬,高台竖起,香案燃香,直至一尊单手负后,手托石书,仰观天地的道人雕像竖起,整个布置这才结束。
“这雕像?怎地从来没有见过?”
四周围观众人中,许多人心中齐齐升起疑惑。
雕像一袭青石道袍,头戴道冠,眉宇挺立。它单手负后,手捧一册无字石书,抬眸仰观着苍蓝天穹。
自然也有不少人一眼认出,这便是那位名传寰宇内外的太易真人的雕像。当然寻常百姓和商贾,自然不知道这些。
“阿弥陀佛,佛门佛子虚竹,携东瀛国器西行朝圣,求取真经……”
佛音悠悠,盈满慈悲之意,随着吹拂而来的海风,柔缓的飘入海岸边的人群耳中。
众人寻声望去,只见快激射而来的小舟上,一名身披大红袈裟的丑和尚,双手合十的站立于舟头。他身后一面卍字佛旗飘扬,旗帜下放着一个红木箱子。
只见他右脚后勾,身后箱子直直飞起,被他单手拖住。随后脚尖连点海面,几个起落便落到了岸边的红绸上。
香案前的鸠摩智一甩拂尘,朗声高喝道:“无量天尊……取经人到,法祭起!”四周乐师闻令而动,鼓声起,唢呐响,呜呜法螺响彻天穹。
“无量天尊,易主大德,逆渡众生……”
高台右侧站立着黄裳带领的百名大儒,左侧站立着刘混康带领的百名道人。他们背脊挺的笔直,各自手捧一册《易圣度世经》高声诵唱起来。声音神圣庄严,在雄厚真气的加持下,清晰传入所有人的耳中。
香案两侧,三百童男童女,也各自手捧着一本《易圣度世经》齐声跟着歌颂:“无量天尊,易主大德,逆渡众生……”
《易圣度世经》出自鸠摩智之手,后被王易出手完善。这是一本传颂王易功绩的书籍,同时也是一本记载心灵修行的书籍。前面歌颂功绩,后面教导世人如何修心,是一本足以比肩《天下武学总纲》的书。
虚竹见如此大阵仗,眉头不由微蹙了下。刚想出声询问,下一瞬神情便直接愣住。
不只是他,凡是听闻后面颂词的人,神情都一下子呆愣住。他们神情很快便转为惊愕,再便是震惊。若非气氛过于肃穆,怕是都有人惊呼出声了。
随着歌颂声的持续,许多人也渐渐明悟过来。
原来大宋这十来年的剧烈变化,全都源于那位久不履尘世的太易仙人。
仙种、大夏书院、复兴百家、编撰天下武学总纲、梳理天下藏书、规束江湖、七杀令、贪杀令、法杀令、税杀令、田杀令、抑佛令、迁佛令……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本以为是官家圣明,群臣醒悟。哪曾想,是有圣人降世,逆渡苍生来了。
四周百姓越听神情越是激动,他们就说,以前的那些大老爷,以及立杆子的好汉子们,怎么一下子全都消失了。差役和蔼了,地痞温顺了,官老爷亲善了……感情这是圣人用大智慧,清扫了人间污秽。
百姓渐渐喧闹起来,不过在锦衣卫的冷眸扫视下,又很快安静了下来。如今的锦衣卫,威名可不止能止小儿夜啼。
官兵漠然,群雄沉默,许多知晓内情的人,心神不由一阵恍惚。
不知不觉,道人静坐经阁,参悟玄法时的顺手而为,竟让天地变了模样。这般度世间苦厄的大智慧,让人闻之心折,见之拜服。
鸠摩智双眸微闭,等颂词一轮结束开始重复时,这才睁眼朗喝道:“佛子,请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