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十年来,我历经千苦万险,终于杀死了那个男人,但我知道这一切悲剧的源头并不是他。
我这悲惨的人生不来自于我的生父,因为没有我生父便没有我。同样也不是我名义之父的过错,母亲对他的背叛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世界上有无数可耻之事,但只要隐没于黑暗,那么天地便是光明的,如果当年我的爷爷可以抓住那个泄密者,那这一切都不会生,泄密者将以亵渎罪被处以分尸刑,真实的谣言将随着时间烟消云散。
然而,他没能抓住那个人,当那泄密者将我父母通奸的证据,带到银月城的那一天,我的父亲(翻译者备注:王子)起兵了。
于是我有了颠沛流离的四十年人生,而这一切都因为你,只因你当年隐藏了那泄密者的行踪,收留了他,这是你对我犯下的罪。”
巫师俯低头颅:“尊敬的国王啊,我只是信守承诺。”
国王:“是啊,所以为何我能找到你?因为那泄密者在被我抓住之后,供出了你藏匿他的事实,以此换得自己的性命,哪怕如今他已是垂垂老者,却依旧要拿你去换那几年残寿。”
巫师大惊失色:“为何会如此?”
“巫师啊,我敬重你的为人,当年该由他受的分尸刑,便由你来承受,但我会留你一头。”说完,国王让行刑者将巫师拖去刑场,砍下了巫师的四肢。
行刑者早年生于巫师所在的国家,崇敬巫师的品德,于是在行刑之时,没有将巫师四肢连根斩断,都留了短短一截。
至此,就是这本书前半本的内容。
慕容上进看得云里雾里,完全没看出这本书和二度降生者有什么关联,硬要说唯一的关联,那就是《红洞之歌》中出现的银月城,在这本书里同样出现了,小偷在银月城公开了老王和儿媳通奸的秘密证据。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抛开这个地名,其他内容就和血神信仰无关了,反而像是在讨论残月换传秘人的信仰。
慕容上进也是第一次知道传秘人的存在,传秘人翻译者思考时出现的神名,在译者的观念里,这传秘人似乎是和残月齐名,并且地位相当的神,但为什么自己从来没听说过呢?
在慕容上进阅读过的所有典籍中,都没有传秘人的只言片语,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这个神秘的名字。
此外,慕容上进还尝出了本书译者在翻译时的困惑,原作者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对称谓的变动可谓复杂至极,明明很简单就能表述的名称,但原作者却要绕着弯子换称呼。
比如处刑巫师的那名国王,生父是老国王,名义上的父亲是王子,但作者却用“我的父亲”、“我的爷爷”、“我的生父”、“我父亲的父亲”这些多此一举,会有阅读障碍的称谓,来交替称呼。
如果是普通文学作品,那统一辨识度高的称呼也就算了,但隐秘文献中出现这种情况,译者往往会考虑,作者是否有其他表述意图隐藏其中。
总之,整个第一卷吃下来,慕容上进觉得这并不是和二度降生者有关的文本,甚至和血神都没有关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