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509章 > 第832章 赵匡胤又开始分析霍光奇葩田顺让刘邦被禁言(第1页)

第832章 赵匡胤又开始分析霍光奇葩田顺让刘邦被禁言(第1页)

赵匡胤冷笑完了,开始冷静分析。“你只需要站在霍光的角度去想,这件事情就能很容易地想明白了。”霍光喜欢战争吗?答案是一点都不喜欢。是因为他爱好和平吗?是,也不是。经历过刘彻穷兵黩武的五十年,任何一个正常人都希望和平,不希望大汉被折腾烂了。但为何都过了十九年,霍光明知道汉朝已经有了十五万骑兵,还不愿意开战?因为这会威胁到霍光的地位。如今的霍光,党羽遍布朝堂和全天下。就连皇帝刘病已,一样被霍光随意摆弄于掌中,废立都是霍光一句话的事情。那霍光就真的完全没有任何缺点,没有任何害怕的东西了吗?有。霍光的缺点就是,他没有军功!霍家的军功,那是他哥哥霍去病挣来的,和霍光一个铜板的关系都没有。那霍去病作为冠军侯,在军队中总有人脉吧?不好意思,霍去病去世的那一年,距离现在已经整整四十六年了。当年霍去病的部下们,早就死光了。卫青呢?卫青倒是活得比霍去病久不少,人脉也更广。然而经过巫蛊之祸,卫家被刘彻直接连根拔起,彻底完了。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尴尬的现象。霍光明明和刘彻时代最负盛名的两大绝世名将关系都极为亲密,但他却连一点军队中的人脉都没有!赵德芳听到这里,倒是听出了一些门道。“这也是汉武帝放心地让霍光当刘弗陵首辅大臣的原因之一吧。”赵匡胤嗯了一声,淡然道:“你说得对。在刘彻想来,只要霍光掌握不了军队,他就当不了权臣。”“嘿,他又怎么能想到,事情的变化可不在他的算计中!”霍光一方面利用和平时期,削减了军队对国政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借助除掉上官桀的机会,安排各种霍家人掌控了军权。同时,霍光在和平时期依旧大力支持军队武备,也让军队并没有因此对霍光反感。三管齐下,大汉的军队也就掌握在了霍光这个文官大司马的手中。赵德芳听完大感佩服,道:“难怪霍光能架空这么多汉朝皇帝,他的确是一个有手段的人。”赵匡胤嘿嘿一笑,道:“但这样做毕竟也是有隐患的。”最大的隐患就是,军队不会支持霍光篡位!论到荣誉感,军队绝对是最高的。大家为了大汉和匈奴拼死拼活杀了几十年,对大汉的归属感那是满满的。你霍光啥军功没有,大家为什么要跟着你改朝换代?霍光收买不了军队,自然也就没有办法迈出谋朝篡位的最后一步。“军队,是霍光整个权力根基之中最弱的一环。”赵匡胤下了结论。既然是最弱的一环,自然也就是最容易被人突破的一环。战争对权臣霍光来说,能不打就尽量不打。但偏偏这一仗涉及到了西域的控制权,不打还不行。假如霍光把十五万骑兵集中在一起,那这十五万骑兵的主将打赢了匈奴,凭借着大胜之威带十五万骑兵直接杀回长安“清君侧诛权臣”,霍光怎么办?真正能被霍光信任的,除了霍光自己,就只有长子霍禹。偏偏霍光和霍禹都没有这种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霍去病复生还差不多。那就只能分散。五路出征,都是霍光的心腹,范明友干脆就是霍光的女婿。这样就能确保就算其中有人出了问题,霍光也能及时调派其他军队平定。这时候就要说到苏武了。苏武,一个对汉武帝刘彻忠心耿耿的臣子,一个极力支持刘彻曾长孙刘病已即位的人。换做别人,霍光早就杀了。偏偏苏武还是民族英雄!有大义在身的苏武,霍光不能杀,只能给苏武一个两千石大员中比较冷门的典属国,闲置起来。不给苏武掌兵,还真不是因为担心苏武造反。假设要给苏武掌兵,苏武手中最多也就三万骑兵,就算造反对霍光也造不成什么威胁。霍光担心的,是苏武借助这场对匈奴的战争,在军队中收获一大片人脉。这些人脉,很有可能会因为苏武对刘彻的忠心,被刘病已所利用!本来霍光势力最弱的就是军队,要是再被刘病已趁机插手到军队里来,那麻烦就大了。赵匡胤说到这里,悠悠开口:“所以别人都能用,苏武是绝对不能用的。”“史记里面都记载了,李陵告诉苏武从南边传来刘彻死讯的时候,苏武哭了好几个月,甚至都吐血了。”“这种刘彻的大忠臣,要不是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在,霍光早让苏武的坟头草三丈高了,还让他当两千石大员呢?”“苏武领兵,更是想都不用想!”赵德芳闻言,不由惋惜。“唉,这样说来,苏武也实在是太惨了。”,!因为对大汉忠心耿耿,被囚禁在匈奴十几年。好不容易回到大汉,又因为对汉武帝刘彻的忠心,被霍光闲置了这么多年。一身才能抱负,毫无用武之地啊!赵匡胤哼了一声,道:“苏武也不冤,谁让他的脑子那么耿直,转不过弯?”在赵匡胤看来,气节这种东西,苏武肯定是不缺的。苏武缺的是灵活的脑子!如果苏武脑子足够灵活,就能看出当年匈奴那场叛乱压根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就不会选择跟匈奴内部的叛徒合作,也就不会被囚禁在北海放羊那么多年。也不会在回归大汉之后,因为对刘彻的忠心耿耿而被霍光闲置这么多年。“哪怕苏武能装装样子,表面上迎合一下霍光,凭他的声望,早就成为大汉真正决定国政大事的核心人物了。”“到时候再利用这种地位,跟刘病已来个里应外合,扳倒霍光还不是轻轻松松?”“所以说这人啊,该灵活的死后就得灵活,抱着什么气节一辈子,就只能是苏武这种下场了。”赵德芳闻言默然。好好的华夏民族英雄,怎么就被父皇说成一个官场上的愣头青了?赵匡胤看出了赵德芳的疑惑,不由笑了起来。“这也是许多所谓清官的毛病。”“他们啊,气节是有,操守更是无可置疑,但为啥皇帝不喜欢用?”“就是因为死板、教条、不灵活!”“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是需要游走在灰色地带,不断地做交易、妥协才能办成的。”“抱着什么气节和操守不放,脑子里非黑即白,狗屁的事情都办不成!”“这些清官吧,气节操守是有了,但他们做成了什么事,推动了什么改革,让国家发生了什么好的变化?”“什么都没有!”“没能力的清官,在朕看来,狗屁都不是。”“皇帝需要的永远是能吏,只有老百姓才喜欢清官,懂吗?”“你在史书上看到的那些个清官啊,都是这么回事。没能力只有操守,别说是一辈子没皇帝用了,就算是投胎十辈子也不会有皇帝用他的。”赵德芳这下子是真的憋不住了,道:“父皇,按照您这样的说法,清官岂不是国家的祸害了?”赵匡胤摇头笑道:“你看,你也陷入了非黑即白的误区了不是?”“朕刚刚已经说了,清官是老百姓最喜欢的,也是最愿意追随的。提拔清官,对皇帝的名声来说是非常好的加成。”“国家有清官在朝堂上,老百姓就会觉得国家还有希望,纵然这个国家烂透了,老百姓也会觉得这些清官还能救国家一命。”“而且说真的,皇帝当然也愿意全天下的官员都清廉啊,又清廉又能办事的臣子哪个皇帝不喜欢?”“树几个清官在朝堂上作为榜样,说不定真的就能培养出更多有能力的清官了呢?”“总之嘛,清官是可以用的,但必须要谨慎使用。能力不够的清官,就把他供起来行了。”“要说真正厉害的,呵呵,还得是张居正、霍光这些啊。”“娘的,朕若是有张居正或者霍光中的一个,就算没有金幕,朕也早就踏平辽国了!”赵德芳呃了一声,道:“可张居正贪财,霍光恋权啊。”赵匡胤放声大笑。“傻孩子,这算哪门子的缺点?”“朕和你直说吧,如果张居正能站在这座大殿中,朕可以让他出门乘坐的马车所有部件都由纯金打造,还可以用纯金给他打造一整座府邸!”“霍光,朕直接让他当宰相,独相!他恋权,朕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他处理又如何?”“霍光也就欺负一下刘弗陵、刘贺这种没脑子的,还有刘病已这样没根基的,他难道还能从朕手中夺走皇权?”“只要能办成事,贪财恋权算个屁,朕满足他就是了!”“别说是贪财恋权了,若是他们喜欢美色,全大宋的女人随便他挑,哪怕是朕的女人,除了皇后之外谁都能送!”赵德芳瞠目结舌,看着赵匡胤,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也太离谱了吧?赵匡胤说了这么长一番话也有些累了,拿起旁边的茶水喝了一口,清了清嗓子之后不紧不慢地开口道:“德芳啊,作为皇帝,咱们要做的是让大宋变得更强大、更富庶,不是给大宋挑选一个完美的道德模范。”“谁能办成让大宋更强大更富庶这件事情,你就该用他,信任他,支持他,往死里满足他!”“这样,你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清廉不清廉,那是小老百姓的臆想和追求。皇帝和百姓的立场又不一样,你当皇帝的若是站在百姓的立场去考虑问题,那你就是千古未有的大蠢材了。”“记住,在其位谋其政。在做出你的选择之前,先看看你的屁股究竟坐在什么地方,这才是最重要的!”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赵德芳陷入了沉思中。很显然,对自家老爹的这段话,年轻的大宋太子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去消化的。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大汉一次性出动十五万大军,史无前例声势浩大。】【但必须要承认,十九年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战争的现实,也带来了许多弊端。】镜头中,出现了一名中年将领。【虎牙将军、富民侯、云中郡太守田顺,前丞相田千秋之子。】田顺骑着马,不停地揉着腰。“哎呀,这腰疼死老夫了。”“这也走太久了吧,赶紧传令下去宿营吧。”一旁的行军司马和长史闻言都傻眼了。“大将军,咱们今天才刚出发一个时辰啊,这日头都还没过正午呢!”谁家骑兵早上刚出发一个时辰就扎营休息的?田顺怒道:“你们是想要让本将军死在这奔波的路上吗?”“赶紧给本将军扎营!”长史和司马无奈,只能下令扎营。翌日。“哎呀呀,疼死老夫了,人上年纪了这腰是真不行啊。”“快快,赶紧宿营!”……十天后。“哎呀呀……”“大将军且慢!”长史和司马不约而同地开口。田顺愣了一下,怒道:“你们这是要做什么,不遵军令?”长史忙道:“大将军,这十天咱们才走了四百多里,不行啊。”司马道:“军中可是有主簿,还有朝廷和大司马眼线的。这若是战后禀报上去,大将军您可是要被朝廷怪罪的呀!”田顺愣住了,眼睛滴溜溜地转动。过了好一会,田顺凑近两名心腹属下,低声道:“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反正本将军是绝对不会去和匈奴人真刀真枪放对的。”长史呆滞片刻,忍不住道:“大将军,您麾下可是有三万多大汉精骑啊!”当年霍去病五万人就能横扫漠北,三万多人不说横扫漠北,歼灭个几千一万人还是最基本的吧?司马附和道:“长史说得对呀。况且如今匈奴主力都在西域方向,大将军您何须担心呢?”田顺怒道:“少在这里给本将军灌迷魂汤,本将军他娘的就不会领兵打仗,你们是希望本将军带着你们和这三万大汉健儿去匈奴人刀下送死吗?”“你们想死,本将军还不想死呢!”这个回答直接把长史和司马噎得哑口无言,面面相觑。一阵秋风吹过,让枯黄一片的草原上卷起烟尘,丝丝寒意入骨。比这秋天寒意更冷的,是行军长史和司马的心!哇凉哇凉的。但是吧,大军出征,三万多骑兵耗费的资源是个天文数字。朝廷给这么多资源却无功而返,那是要追究责任的好吧。到时候别说是主将田顺跑不了,行军长史和司马也跑不掉。无奈之下,长史开口道:“不然这样吧将军。咱们呢,再往北走几百里,大概距离大汉边境一千里左右,就以没有碰到匈奴主力,后勤不济的理由班师返回。”田顺闻言,顿时紧张了起来,道:“那可还要继续往北六百里地呢,这要是碰到匈奴主力怎么办?”司马忙道:“咱们可以先派出大量斥候洒出去,方圆两百里内发现匈奴就立刻南撤,就说碰上匈奴单于主力,无力抵挡!”田顺脸色阴晴不定。当年卫青霍去病逞威匈奴的时候,田顺还小,没啥印象。等田顺成年了,亲眼目睹的是李陵战败投降,李广利战败投降……别的大汉将领不怕匈奴,田顺对匈奴可是畏之如虎。北上四百里都让他提心吊胆了,这还要再继续北上六百里,总计一千里?太吓人了。吓死人了都!长史劝道:“大将军,咱们真的不能就这么返回,想想您的全家老小吧!”田顺终于被说服了,一咬牙,沉声道:“北上一千里绝对不行,八百里就够了!”又过七天。这七天对田顺来说可是非常煎熬的。每次前方传来发现匈奴人的消息,都让田顺吓到脸色煞白。还好,发现的匈奴人都是零零星星,连稍微像样点的上千人都没有,而且大部分都是附近的游牧部落,看到汉军斥候就直接跑路了。总算是“有惊无险”地过了七天。磨磨蹭蹭的田顺问道:“现在距离大汉边境多少里地了?”行军司马盘算了一下,道:“七百三十里到七百五十里左右,咱们继续向北用最快速度前进的话,两个时辰就能抵达八百里了。”田顺忙道:“好了好了,差不多就行,没必要这么精细。”“立刻给本将军下令,没有发现敌军踪迹,军粮也不够了,现在就给本将军班师回朝吧!”【在畏敌如虎的田顺率领下,这支三万多汉军骑兵仅仅在草原上武装巡游了八百里。】【不但没见到什么匈奴军队,就连匈奴人的脑袋也没砍下几颗,就这么匆匆忙忙的撤退了。】金幕中,历朝历代的皇帝看到这一幕,都大感无语。【秦始皇嬴政:不是,这田顺是怎么回事,你们大汉的将军是这样的?】【汉武帝刘彻:………………………………】【汉高祖刘邦:他娘的,田千秋也算是个敢作敢当能直言进谏的臣子,怎么生个儿子就怂得和王八一样?】【汉高祖刘邦:朕的大汉怎么会出这种废物、软蛋、怂包、蠢驴将军?】【汉高祖刘邦:朕他¥¥&&】【系统提示:用户“汉高祖刘邦”因发布不雅言论,被暂时禁言一分钟。请各位用户注意礼仪,文明发弹幕,营造氛围和谐的观看体验。】【汉武帝刘彻:………………………………】:()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