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不由愕然。【明太祖朱元璋:你说什么?】【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反正马上金幕也要播放了,这种时候朕来告诉你们也没什么。朱翊钧没死。】历朝皇帝看到这条由康熙皇帝发的弹幕,齐齐陷入沉默。好一会,赵匡胤才忍不住吐槽了一句。【宋太祖赵匡胤: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大明王朝是有点东西的。】金幕中,朱翊钧缓缓睁开了眼睛。他表情先是有些茫然,但很快就自己坐了起来。【或许是因为太医的灵丹妙药,又或许是因为其他原因。】【总之,前一天还重病垂死,不得不召见群臣交待身后事的朱翊钧,竟然在第二天醒来之后神奇地大为好转。】朱翊钧惊喜交加,忍不住自言自语了一句。“朕,好了?”刚说完这句话,他就剧烈地咳嗽了起来。很显然,病魔虽然被削弱,但依旧在他的身体之中。但无论如何,朱翊钧都能确信,自己应该是暂时不会死了。很快,朱翊钧就回过神来,回想起昨天的那一幕幕。他猛然一惊,对着面前闻讯而来,一脸惊喜的几名贴身太监开口道:“快,立刻让人去内阁,把废除矿税的旨意给朕追回来!”内阁之中,沈一贯呼出一口气,对着面前几名内阁大学士道:“诸位,该做的我们都做完了,接下来就各自休息一下,等待宫中的……消息。”内阁大学士们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点头。在这种关系到皇位更迭的时刻,不知道有多少阴谋诡计在暗中酝酿。内阁大学士们作为整个权力旋涡中的核心人物,为求稳妥,都会在尘埃落定之后才离开皇宫。内阁班房之中原本就有给内阁大学士们午休的小卧室,睡觉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不知过了多久,睡梦中的沈一贯被摇醒了。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看到了一名熟悉的太监脸庞。沈一贯骤然清醒,猛地坐了起来,急切询问:“陛下,已经……”太监更加急切地开口:“陛下让我告诉沈阁老,召回矿税太监们的旨意不得颁发!”“啊?”沈一贯一时间怀疑自己还在梦中。片刻后,沈一贯和几名大学士坐在班房里,终于搞清楚事情的真相。“陛下病情好转,不需要传位给太子殿下,昨天的所有旨意都撤销颁布?”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沈一贯深吸一口气,对着还在焦急等待的太监开口。“你回去告诉陛下,各项旨意都已经通过六部颁布下去,此时召回是肯定来不及了。”“还请陛下安心养病,等病好之后再考虑如何继续解决吧。”沈一贯敏锐地察觉到了机会。一个能让他扬名天下的机会!只要能把这件事情给做实了,那么天下人就会知道,是内阁首辅沈一贯在关键时刻说服了皇帝陛下,废除了诸如矿税、因言获罪之事,也提升了御史和给事中的作用。沈一贯在整个大明的声望将会因为这件事情而如日中天,甚至超越当年的首辅张居正!故而,他非常坚定地拒绝了。听到太监的回报之后,朱翊钧急了。“混账东西,那都是朕的钱!”“没有矿税,朕拿什么来修宫殿,拿什么来享受?”“这个沈一贯,朕要废了他!”便在此时,一个声音响起。“陛下,您昨日金口玉言,难道今日就要反悔吗?”说话间,一群司礼监大太监走了进来。为首的,也就是刚刚说话的那个人,正是司礼监大太监田义。朱翊钧勃然大怒,对着田义喝道:“这是朕的大明,朕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用不着你一个阉人多嘴!”“来人啊,再去找沈一贯,让他派人去六部,去各地衙门,必须要把所有的旨意都给追回来。”田义无所畏惧,正色对着朱翊钧开口。“陛下,矿税对天下臣民造成的荼毒实在是过于酷烈了,还请陛下保持初心,不要将旨意追回。”朱翊钧气得连连咳嗽,过了好一会才怒吼道:“朕怎么做,不用你管!”田义昂着脑袋,开口道:“奴婢今日就是死在这里,也一定要维护陛下金口玉言下的旨意。”“司礼监是不会奉命的!”【关键时刻,司礼监大太监选择了硬抗朱翊钧。】【朱翊钧见田义始终不松口,便先后派人总计二十多次前往内阁,要求内阁首辅沈一贯必须将废除矿税的旨意收回。】内阁班房之中,朱翊钧的贴身太监厉声道:“沈阁老,陛下已经做出让步了。”“因言获罪的人都赦免了,御史和给事中的话以后也能听,但矿税绝对不能废除!”沈一贯面对着接连二十多次的使者,明显也有些动摇,语气不再如之前那般强硬。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但他还是咬牙开口道:“废除矿税的旨意已经发下去了,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还请陛下好生养病,一切等陛下病好了再说。”【不得不说,这些朝廷重臣们其实是非常了解朱翊钧的。】【他们知道以朱翊钧的性格,一旦废除矿税的旨意成为天下皆知的事实,那么以朱翊钧的叛逆骄傲就一定不会再将旨意收回,而是会另外寻找新的敛财途径。】【到时候,内阁和司礼监就能用更多的手段拖延,有更多的时间劝说朱翊钧改变心意。】就在此时,这名贴身太监突然脸色一变,跪在地上,朝着沈一贯磕头。“沈阁老,你就行行好,把旨意追回来,交还陛下吧。”“沈阁老,若是我完成不了任务,我就死定了!”“沈阁老,陛下生气可是会杀人的呀,我会死,你也会死的。”“沈阁老,救救我,也救救你自己吧!”太监一边哭泣一边磕头,把额头都给磕破了,血流满地,依旧没有停止。沈一贯身体明显出现了颤抖。镜头突然切换,到了朱翊钧这边。朱翊钧大声对着田义开口。“司礼监立刻拟旨,用中旨的名义把之前的所有旨意都追回来!”所谓的中旨,就是不经过内阁和六部,由皇帝本人亲自拟定并颁布。这种旨意是皇帝的决定,自然也代表着皇帝的意志。但中旨绕开了内阁和六部,严重伤害了大明臣权,大明臣子们对此自然是极力反对。每当皇帝下一道中旨,就会引来臣子们铺天盖地的奏折反驳,引来整个官员集团的强烈反应。每发一道中旨,皇帝在官员们心中的威信就会下降一些。别看朱翊钧这么叛逆,之前发中旨的次数也不多。很显然,他已经非常着急了。田义非常平静地看着朱翊钧,摇头道:“陛下若是想要发中旨,自己执笔便是。”“司礼监虽是陛下的爪牙,但在矿税这件事情上,奴婢真的不能做。”朱翊钧气得浑身颤抖。“好好好,田义你这个奴才,等今后朕好一点了,朕非要……咦?”朱翊钧突然停下来,目光注视着刚刚走进来的一名太监。这太监的血流满面,但脸上却带着无比兴奋的光芒,将一份圣旨高高举起。“陛下,废除矿税的旨意,追回来了!”【废除矿税的事情,就因为沈一贯顶不住压力的情况下,虎头蛇尾的结束了。】【此后直到朱翊钧死的十几年里,大明矿税太监们一如既往地在全国各地猖獗祸害。】【张居正给朱翊钧留下的盛世底子,就此彻底被打散了。】【万历三十年之后,大明再无任何的恢复可能,这个曾经雄霸世界东方的巨人,正在不断地朝着亡国的深渊滑落,而且速度越来越快。】看到这里,大秦世界之中,扶苏陷入沉思。此刻,扶苏和秦始皇正在坐着一艘巨大的楼船,浩浩荡荡地沿江而上,朝着长江上游的方向驶去。按照秦始皇最新的计划,他将一路经过云梦泽等大湖,最终抵达夷陵。楚国其实是一个两都制度的国家,主都城称为“郢”,副都城称为“鄢”。自楚国立国以来,定都最久的地方,则是夷陵旁的这座郢都。秦昭王时,白起就是率领一支偏师先水淹鄢都,再奇袭郢都,最终火烧夷陵,完成了一场震惊战国群雄的突袭战。大诗人屈原也是在郢都被攻破之后心如死灰,怒而投江。秦始皇要去看的,除了夷陵之外,还有这一处楚国的郢都旧址。两父子坐在大船的甲板上,晃晃悠悠,看着金幕,也是别有一番乐趣。秦始皇看了一眼正在沉思的扶苏,笑道:“扶苏,你在想什么?”扶苏回过神来,露出一个笑容。“父皇,儿臣在想,如果儿臣和朱翊钧易地而处,究竟能不能把大明救回来呢?”秦始皇笑道:“如果是张居正活着的时候你穿越大明,那你可以铸造一个大明盛世。”“若是在朝鲜战争结束前穿越,你应该可以让大明维持平稳直到传承给下一任皇帝。”“若是……”秦始皇指了指金幕,道:“这个时候你才穿越到大明的话,那你必须要发挥出你自身十二成的才能,方有希望挽救大明不至于亡国。”“而且,这种希望也不超过五成。”扶苏有些惊讶。“父皇,这个时候的大明应该还没有烂到要亡国的地步吧?”秦始皇呼吸着江面上吹来的风。江风之中,隐隐约约带着丝丝江水的味道。这种味道对始皇帝而言非常新鲜,让他的心情也好了不少,微笑道:“还记得朕和你说过的法家三字吗?”扶苏怎么可能会忘记?他忙道:“父皇要说的是术,还是势?”,!扶苏并没有提“法”。法,主要还是针对老百姓的。大明的老百姓有问题吗?很显然,没有。所以肯定和“法”字无关。要么就是控制臣子的“术”,要么就是引领天下的“势”。在这两个字上出问题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秦始皇嗯了一声,道:“会排除一个错误答案,也算不错了。”“朱翊钧的问题,是‘势’出了问题。”“天下大势?”扶苏立刻追问。秦始皇淡淡道:“对一个国家来说,法、术、势三个字从来都不是分开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正常的情况下,无论是百姓、官员还是皇帝,自然都希望国家越来越强盛。”“那么这个国家的大势就是想要变得更强,更好。”“高拱、张居正两任首辅的改革,其实就是利用法和术,将大明的国势引领去这个方向。”“然而朱翊钧的所作所为已经破坏了这个国势,国势既然崩坏,那么帝王的‘术’再怎么精通也无法控制臣子了。”“权术无法控制臣子,臣子的分裂、内斗、党争就是理所当然。”“当国势和权术都崩溃了,最基层的法还能执行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扶苏听着听着,心中突然灵光一闪。“父皇,儿臣明白了。”“大明国势先崩坏,接下来就是和‘术’有关的官员阶级崩溃,最后到‘法’相关的老百姓崩溃。”老百姓崩溃之后会发生什么?扶苏早在第一部盘点视频,看到陈胜吴广喊出那句口号之后就完全明白了。扶苏继续道:“您断言大明即将亡国,就是因为您知道,‘势’崩坏之后,‘术’和‘法’的崩坏也是必然。”“整个大明的崩溃会从朱翊钧这个皇帝传导到官员阶级,最后传导到天下所有老百姓身上。”“然后,大明就亡了!”秦始皇嗯了一声,道:“这个过程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大明两百年王朝的底蕴必然会积攒许多人的忠心,积攒天下万民对大明的希望。”“但这个过程也不会太长,运气好的话,三四十年吧。运气不好,那朱翊钧就是亡国之君了。”“哦,好像之前金幕哪里提到过他不是亡国之君?那他运气其实还是不错的。”扶苏好奇问道:“难道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难道不管谁坐在皇位上,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明亡国?”秦始皇哈哈地笑了起来。“怎么可能?天下大势是什么?是天下人的人心所向。”“只要能改变天下人的人心,自然也就可以改变天下大势了。”扶苏不由哑然。父皇这话,说了等于没说。扶苏虽然还不是皇帝,但他作为太子也好些年了,管的人也不少。他深知,管一个人很容易,但改变一个人的人心,很难很难!更何况,是天下千千万万的人心?更何况,是要把天下千千万万的人心,从“大明亡了”改变到“大明强了”。秦始皇显然能看出扶苏的心思,又是一笑。今日秦始皇似乎颇为开心,露出笑容的时间很多。“扶苏啊,你要知道,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才是真正的明君。”“如果是朕、刘彻、李世民或者朱元璋,任意一人穿越到朱翊钧的身上。”“大明这点问题,无非就是癣疥之疾罢了!”扶苏哑然。合着您说了半天,至少也是千古大帝才行呗?不过想想也对。朱翊钧弄的这个烂摊子,可是把大明都活生生地搞到要灭亡了!就这种情况,一般的开国皇帝还真不一定救得回来。原因也很简单,破坏永远比建设更容易。开国皇帝们往往都是在王朝的废墟之中崛起的,他们建立的王朝,属于是刚出娘胎的新生儿。但朱翊钧治下的大明,相当于一个缠绵病榻多年的垂垂老朽。从娘胎里接生一个新生儿,只要具备一定水平,这事不难。但想让一个病重垂死的老头痊愈如故,就算是多年的老中医,这事也几乎不可能完成。只有千古大帝这种改天换地级别的怪物,才能逆天改命!扶苏吐出一口气,笑道:“儿臣确实不需要救回大明,儿臣只需要让大秦安安稳稳地发展下去,就足够了。”秦始皇看了一眼扶苏,微笑不语。孩子啊,你真以为“安稳发展”这四个字,对一个皇帝来说很简单吗?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朱常洛戴着太子冠冕,正在上课。正是隆冬时节,朱常洛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在四面透风的大殿,依旧被冻得瑟瑟发抖,和个孙子一样。负责给朱常洛讲课的翰林学士见状大怒,朝着旁边侍立的太监们怒吼。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此乃大明太子殿下,尔等阉奴竟然不生火给太子取暖?”“难道尔等真以为在宫中有郑氏的庇护,天下群臣就奈何不了尔等阉奴不成?”在这名翰林学士的怒斥下,太监们这才不情不愿地给大殿中的炉子生火,总算是有了几分暖气。翰林学士给朱常洛授课完毕,对着朱常洛郑重一礼。“殿下的遭遇,臣子们都看在眼里。”“请殿下放心,只要大明还有一丝正气在,所有大明臣子都永远是您最坚实的后盾!”朱常洛热泪盈眶,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朱常洛虽然已经成为太子,但把持了整个后宫的郑贵妃却依旧想方设法地迫害朱常洛和其母恭妃。】【这也导致朱常洛的性格变得无比懦弱、胆小。】【最终在郑贵妃的迫害下,恭妃双目失明,病重垂死。】朱常洛得知消息,急忙赶赴恭妃所在的冷宫。“母妃,母妃!”“快来人,快开门啊!”然而,恭妃所在的宫殿,却从外面挂上了一把大锁。外面的锁不开,里面怎么能开门呢?此刻的朱常洛,终于奋起胆气。“来人啊,给本宫把这个锁砸了!”砰砰砰,大锁被砸开了。朱常洛快步而入,来到了床榻上的恭妃面前。“娘!”恭妃已经看不到了,她面容憔悴,紧紧地握住朱常洛的手。“孩子,我的孩子!”朱常洛正想说些什么,恭妃猛然用力,将他的头颅拉近,在他耳旁轻声开口。“郑氏有人在此。”朱常洛身体一震,所有的话都说不出来。他流着眼泪,握着恭妃的手,看着自己的娘亲渐渐断绝了最后一口气,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名苦命的女子,她虽然给朱翊钧生下了皇太子,但在朱常洛生下来之后就没有享过一天的福。有的只是担惊受怕,和来自郑贵妃永无止境的迫害。终于,她死了。对她而言,死亡何尝不是一种解脱?【朱翊钧对待朝政,对待皇太子,肆意征收矿税,只知道奢靡享乐的事实摆在所有大明臣子的眼前。】【许多原本忠于大明的臣子,对这个大明皇帝彻底失望了。】【一部分人想要另寻他法,用自己的方式拯救大明。】【另外一部分人则嗅到了机会来临的气息,开始暗中组建自己的势力,以备不时之需。】【各种乱象,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大明出现。】【万历三十二年,无锡。】画面中,出现了一所书院。在许多官员、士绅和读书人的庆贺声中,一名五十多岁的男子含笑走了上去。【顾宪成】。在众人翘首以盼中,顾宪成将牌匾上的布揭了下来,露出了上面的四个字。【东林书院】。顾宪成表情严肃,对着面前的众人拱了拱手,沉声开口:“诸位,顾某不才,也曾经在朝为官。”“但当今朝堂,某些人……呵呵,不提也罢。”“今日,顾某和几位同仁在此,得知县大人和诸位善人的资助,共同创立东林书院。”话音落下,便是一阵如雷的掌声。顾宪成等掌声平息之后,继续道:“顾某从小读圣人之书,这辈子人生起伏,颇有一些心得,和诸位分享。”他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以此,和诸位共勉!”顿时,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一年,顾宪成联合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东林公约》,开创东林书院。】【这八人,也被称为“东林八君子”。】【东林书院效仿战国时代的稷下学宫,既教授知识,又抨击时事。】【一时间,东林书院名震天下,无数朝堂斗争失败的官员,对现状不满的有志之士,渴望用才学改变世间不公的读书士子云集此地。】【在明末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东林党”,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