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京师还未被攻破,在一些人心中也已经默认它被攻破了,草原人抢就抢吧。
若是以前,皇帝还在京师,大家好歹还会积极响应,千里勤王。
可现在,许多人都看出老皇帝并不待见玉亲王,否则为何到现在都没有正式册封太子,而且皇孙也被带到应天府抚养,这摆明了是在防备玉亲王。
当然,朝堂中还有许多北方人,他们坚决不能容忍朝廷放弃北方,因此据理力争。
两派各执一词,形成了激烈的言语交锋。
奇怪的是,老皇帝对于两派的争论,并未做出裁决,而是让大臣们一议再议。
朝廷生如此大事,徐青不得不提前回到应天府。
他心中满是可惜,若是没有北方的大乱,能给他更多时间,他足以将南洋的局势彻底稳定下来。
可如今,他只能勉强压制住南洋的暗流,匆匆赶回他的老巢南直隶。
其实,也该回来了,说到底,南直隶才是徐青的根基所在。
这里有他学术的拥趸,有数之不尽的人才,他还在此地享有极高的声望。
如今江宁府、应天府的徐宅,门庭若市,车如流水马如龙。
许多南方人都眼巴巴地等着冠军侯站出来,为南人声。他们不想再被北方压榨吸血了,这既是南方老爷们的心声,也是普通百姓的诉求。
家国天下的大道理,他们或许不懂,但他们清楚,如果放弃北方,大家就能少交很多税。至少目前那些南方籍的官员都是这么说的。
这种说法,在朝堂上虽难以占据主流,可在民间却很有市场,一些小报为了扩大销量,也在暗中推波助澜。
徐青来到延年宫面圣。
“朕的冠军侯回来了。”面对南北之争和北方大乱,老皇帝神色平静,仿佛一切都尽在掌握,丝毫没有动怒。
徐青先是恭敬地请安,随后巧妙地拍了句马屁。
君臣二人寒暄过后,老皇帝询问了许多南洋的情况,徐青都如实回答。
老皇帝满意地点点头,这才说起眼下最为紧迫的大事:“徐青,你怎么看?”
徐青毫不犹豫地回道:“陛下,徐某愿意提十万兵马,北上解围,定会还北方一个太平。”
“九边的事怎么处理?”
“杀!”徐青斩钉截铁地说出这个字。
在他看来,边镇将领挟边患自重,朝廷给了他们丰厚的军饷,结果他们却让草原大军打到了京师。这简直是把朝廷当傻子,边镇军头的所作所为,已经彻底挑破了朝廷的底线。
老皇帝欣慰地说道:“诸臣工皆为私利,唯有徐青你是一心为公。”
显然,朝廷中大臣们的争论,都让老皇帝十分不满。
这并非简单的南北之争,而是边镇竟敢为了一己私利,放草原大军入关的严重问题。
朝廷每年拨付了如此多的军饷,他们却这样报答皇恩,此事已然触及老皇帝的底线,断不能容忍。
“臣回来时,已经派人从南洋海运粮食,以充军资。”
“这对南洋的局势有影响吗?”
“有,但南洋可以再打一次。”
老皇帝赞许道:“徐青,你办事我放心,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遵旨。”
出了延年宫,徐青松了口气。
他深知,任凭老皇帝再如何玩弄权术,至少在大局上还是看得清楚的。
朝中许多大臣,都只为自己的门户私利考虑,看不到长远的后果。
在这个时代,技术很难被封锁,南方的火器,北方很快就能学过去。而且慕容太师绝非平庸之辈,再加上黑山老妖在幕后支持,若是真让对方占据北方,那大虞朝可就真的陷入被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