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生活,就是旧社会的一些小地主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梁月梅才会这么说。
三个人把酒喝了,心里都是感慨。
现在的日子,真是太好了。“后面,还能更好。”李龙突然说了一句,他从李建国那里接过笼子,自己来倒酒,边倒边说道,“过完年应该就该土地承包了。那时候啊,咱们多包一些地,不光种粮食,种一些经济作物,靠着种地以后也能慢慢富起来。”
能富是能富,但一来是有规模,就是地块多,二来是得种对东西。李龙其实一直在想这件事情。以自己和大哥的关系,大哥不可能一直跟着自己干活,那咋说也是有自尊的。
大哥的长处就是种地,而八三年即将开始第一轮土地承包。四小队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土地多,比其他小队多好多地,而且土地承包的时候,只要有钱就能承包。
他隐约记得土地承包的时候是按产量按份,比如一等地二百公斤产量,二十亩地一份,初期承包十五年,三千块钱一份,其实这承包费很便宜了。
十五年之后就是到了九七年九八年,到时第二轮重新承包土地,还可以继续承包,那时候再往后就不动地了。也就是说,你承包过第二轮,等下一轮土地承包只是口头上的,实际上是不动地了。
一开始是显不出来的,但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谁地多谁就挣钱,在北疆就是这样。
一亩地的年承包费在玛县已经达到了一千五,贵的还有到一千八的,哪怕就是不种地,纯承包出去,一家有个一百亩地,一年纯入十来万,不香吗?
当然,绝大多数家庭那时候是没有那么多地的。
因为前期种地是真的不挣钱。从八十年代初,小麦的价格从两三毛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三四块钱,算是涨了十来倍,实际上其他东西呢?房子涨了得有一百多倍!
北疆的农民其实算是好的了。其他的,不能提。
“那包地费可不便宜……”李建国叹了口气,“咱家算是攒了一些钱,能承包一些,其他人家就不好说了……”
这也是第一轮土地承包,大部分人家基本上就承包了一份地,还有些干脆就没承包。
包不起。
地还是队里的,当然还有承包多的,直到后来66续续各家都承包了一些。毕竟土地是承载着农民生活的希望的。
“那种啥好哩?”梁月梅问了一句。小麦玉米肯定是要种的,毕竟是要交公粮。油菜也是要种的,油葵现在种的还少,产量不算高。种这些大都是为了交公和自己家里食用。
想要挣钱,就只能种经济作物。
“甜菜可以。”李龙想了想说道,“石城糖厂就收,就是这个种出来费人工。挖的时候麻烦。然后呢,可以种打瓜。”
“打瓜?”梁月梅愣了一下。
“打瓜嘛,以前我种过。”李建国轻咳一声说道,“以前在兵团种过,用籽的。不过那个抠籽麻烦啊!籽倒是贵,一公斤好几块哩!”
“这么贵?”梁月梅问着。
“是啊,就是那黑瓜籽嘛。”李建国说,“一亩地弄好了能弄一百多公斤瓜籽,那时候一公斤瓜籽得两块吧?现在可能还贵吧?”
“三块,至少三块。”李龙隐约记得价格,说道,“抠籽其实是有办法的。咱家养猪,这种打瓜,那籽抠出来晾干卖掉,瓜皮瓜瓤还能喂猪,和甜菜一样。”
“要是能好好抠籽,这玩意儿种着也行。”李建国点点头。
李龙就把他后世知道的办法给说了出来。
“能行吗?”李建国有点疑惑。
“保准能行,明年先试试,种几亩就知道了。”李龙笑着说,“石城炒货厂肯定收的,等开春问问种子公司可能也收,他们那里应该也有卖种子的。”
李龙觉得暂时种的东西也就这两样算是比较可行的了。
其实后世,这边因为地块大,各种作物大家都试着种过。比如西瓜,甜瓜,番茄(做酱用的,不是炒菜的那种,俗称罐头洋柿子),葡萄,食用花葵,小米,旱稻等等。
最终,种的最多还是棉花,然后是番茄和葡萄,这三样几乎将附近所有的土地都席卷了进去,玛县种棉的规模达到了百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