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筠捧着一碗肉沫上山。
不知大师兄他是不是掐准了时间,潘筠刚到山上,他才把扯好的面丢进锅里,等潘筠捧着碗到厨房,面半熟,他抓了一大把洗好的青菜丢进去,看见她拿上来的肉沫,登时笑了:“正好,做臊子。”
灶台上放着的四个鸡蛋早被收起来了。
潘筠放下碗:“大师兄,你早算准了我会带东西上山?”
“算不准,”王费隐点了点耳朵道:“听到的。你上不上山,听一听就知道了,而你这么久不上山,显然是被绊住了,你这么久没回来,乡亲们乍一见到你,定会送吃的。”
汾水村的村民就是这么热情。
潘筠拿出两个大碗,王费隐把面和青菜捞起来,直接把一大碗的臊子分成两份,再一浇两勺面汤,香喷喷的面就做好了。
这是他们山上最大的两个碗,平时盛汤和大菜用的,一个有潘筠脑袋那么大。
潘筠端起碗就往外走,坐在外面吃。
王费隐也端出去,吃了一筷子后进去把盐罐拿出来,认真看了看吃得高兴的潘筠,不由摇头,看来她是真饿了,没盐都吃得那么开心。
王费隐给自己加了一点盐,随手把盐罐递给她,问道:“你何时回学宫?”
潘筠:“明日!”
王费隐微微颔:“我最近又炼了一批丹药,我一会儿分好,你给大家带回去。”
潘筠搅了搅面,动作一顿:“为什么给我们做这么多药?”
“你说呢?”王费隐没好气的道:“还有一份是给你三师兄和四师姐的,他们现在东瀛,我也没去过,不知道那边有没有草药,要是没有,他们想炼药也不行,你多给他们带点。”
潘筠连连点头。
“除了成药,我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药材,也都带上,回头生病了,或是受伤了,可以现配药。”
潘筠吃饱喝足,跟王费隐去拿他准备的药材,张大嘴巴。
半晌她才找到自己的声音:“大师兄,你这是让我把三清观搬走吗?”
王费隐啪的给了她后脑勺一下:“我们道观不至于穷成这样,区区药材而已,装上吧。”
王费隐甚是贴心,给每一个人的药材都分开装好,每一样药材上都写好了名字。
其中,陶季的药材就占了总量的四分之三,剩下的四分之一,陶岩柏和妙和又占去四分之三,余下的才意思意思,让她和四师姐、妙真一起平分了。
潘筠颠了颠,乐哈哈的把四师姐的药包都放到灵境空间里:“大师兄,看来你对四师姐的医术认识得很清楚嘛,全部都是疗伤、补血补气之类的药材,还少。”
王费隐:“我当然了解,我不仅了解她的,还了解你的。”
他道:“你再不努力,我就要代师罚你,好歹也是三清山弟子,有葛公传承,你的医术怎么能烂成那样呢?”
潘筠立刻不敢吭声了,老老实实地把所有东西都收了。
潘筠老实闭关巩固了一晚上,第二天又跑到山神庙里坐镇。
正是农忙时节,来拜庙的村民少,除非……
除非家中或自己正有大难或犹豫不决的大事才会来。
潘筠从早上坐到傍晚才接了三个人,全是别村村民跋山涉水找过来的。先来的是一个老妇人带着一个年轻的儿媳,一进门,一抬头,便道:“山神爷显得越慈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