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巡抚大人,您想想,又有多久没下雨了?”
陈奇瑜全身一僵。
李道玄也不禁皱起了眉头:又旱?那……好不容易刚刚收拾的流寇,只怕又要死灰复燃了。
说曹操,曹操就会到!
李道玄刚刚想到这里,外面就冲进一个信使,在书店门口就噗通一声跪了下去:“报告巡抚大人,两年前受抚的流寇王成功,乘蒙古犯边,王承恩总兵不在,又一次纠集党羽反叛于西川,攻掠双湖峪,如今驻扎在王家岔,兵力强盛,达两千余众。”
李道玄:卧槽!
陈奇瑜也全身一僵:“糟糕!又来?”
他犹豫了不到三秒,就精神一振,挥手道:“速去请石坚石守备来。”
李道玄看他表情动作,很有一种《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玉帝躲在桌子下面,伸手大叫“速去请如来佛祖”的模样。
陈奇瑜:“叫上次那个信使去,他去过一次,路熟。”
部下:“报告巡抚大人,上次那信使已经逃走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陈奇瑜一头黑人问号:“???”
逃兵李源
去年虽然雨水充足,黄河洪灾。
但是老天爷的脾气很别扭,一进入崇祯六年,又开始玩旱灾了,陕西北部,再次滴雨不降。
延安府到延绥镇城(榆林)之间,千里黄沙,饥荒遍野。
同时,蒙古部落,正在疯狂扣边,攻掠灵州、横城、延绥、西川等地。
陕北地区,一下子又闹得不可开交了。
此时,石坚部,正在准备出击。
依旧用七百名老兵,带三百名新兵出去的组合。
出征前,所有人都要拼命地检查着自己的装备,士兵们小心翼翼地擦拭着自己的步枪。
就在这时候,龙门古渡西边的桥头,却有一个衣衫褴褛,看起来有点惨兮兮的男人,正在艰难地走着。
这个男人的名字叫李源。
正是上次被陈奇瑜派出来求援,体验了一把“八六上山了”的那位信使。
在听说了高家村民团士兵的待遇之后,李源就在一直在考虑着要不要跳槽的问题,左思右想,前思后想。
经过了数日的艰难抉择,他最终还是勇敢地舍弃了自己的身份,做了逃兵,反正他也没有成家立业,没有父母亲人,跑了也就跑了,不会连累别人。
做逃兵可不是什么很轻松的事。
他一路化妆潜逃,碰到朝廷的哨卡都得躲着点走,靠着自己丰富的经验,终于排除万难,逃到了龙门古渡来。
看到面前巍峨的黄河龙门大桥,李源终于松了口气。
伸手摸了摸衣兜,兜里还有最后两个铜板,要是再晚一天赶到龙门古渡,他这两个铜板都不知道够不够吃个半饱。
李源奔向东桥头。
我跌跌撞撞向你……
东桥头建着一个水泥堡垒,堡上的哨兵立即大声喝问:“你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