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个小吃而已,居然像进大酒楼地样坐上了包间,属实有点尴尬。
楼上楼下,两层楼的人等着刘由煮饸饹。
刘由的慌得不行,拼命揉面,拼命煮,拼命的勺……
这一下可把他折腾得不轻。
忙上忙下不停的跑圈圈,直到夕阳完全落山,高家商圈里点起了灯光,夜生活开始,主流食客都吃饱了,摸着肚皮满足地离去,店里的顾客才终于减少了一些。
刘由这才终于忙完了,重重地喘了口气,在柜台后面坐下,揉着有点发酸的腰:“累死我了,差点忙断了的我老腰。”
店门口人影一晃,高一叶和秋冬两位姑娘走了进来,见到刘由,高一叶露出了温和的笑容:“掌柜的,我听人说你真来高家村开店的,特意来看看你呢。”
刘由赶紧起身,行礼:“多亏姑娘提点。”
高一叶:“怎么样,今天生意如何啊?”
刘由:“啊?刚才忙得前心贴后背,都没数,我来看看究竟生意如何。”
他拉开柜台的抽屉,向里面一看,顿时倒吸了一口凉皮,抽屉里装满了铜钱,满满的一抽屉。
就一天!
一天啊!
刘由大叫一声:“我发财了,我发财了啊,哈哈,今后我要取个外号,叫富得流油。”
我们就是爆发户啊
刘由的水鲜饸饹店,疯狂地赚了一波钱。
连续好几天,高家村民们排着队来吃稀奇,生意当真是好得没话可说。
不过,生意太好也造成了一个小小的问题。
刘由煮水鲜饸饹用的煤炭,是他自己用一个小板车,连着他的厨具一起从合阳县拉过来的,那小板车能拉多少煤啊?转眼就已经用完了。
他现在只能向高家村的“砍柴人”买些木柴来烧。
木柴的燃烧效率,大伙儿都懂的,比起煤炭不是一个水准,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平摊到每一碗水鲜饸饹里的成本上升……
刘由开始想念起合阳县的便宜煤炭来。
想了想,干脆回一趟合阳县吧。
他这一次来高家村,只是一个人过来探路的,老婆孩子都还留在合阳县的破房子里面呢,做的打算就是如果高家村这边做不了水鲜饸饹的生意,他就又用一个板车把吃饭家伙都拉回家去,如果高家村这边生意能做,就把老婆孩子接过来。
现在探路成功,高家村简直是个能发大财的地方,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肯定得去接老婆孩子了。
不如就趁着这个机会,再去拉一大车煤过来。
于是,暂时关了水鲜饸饹店,收拾了点行李,打算回家,都走出门了,突然脑子里灵光一闪:“不对!我就这样傻乎乎的回去拉煤,那不是太蠢了吗?这边的粮价如此便宜,七文钱一斤,我为啥不拉点回去?在这边拉粮到合阳县,再从合阳县拉煤来这边,绝对能赚疯啊。”
想到就干!
刘由这些天也赚了不少铜钱了,先将它们换成方便携带的银子,然后来到高家村的“村营粮行”,把这几天赚来的钱拿出来一大半,买了装满三辆牛车的粮食。
接着就是雇佣车夫了。
车夫这玩意儿高家村以前是没有的,但后来接通了澄城县城之后,就有许多车夫从县城跑到高家村来讨活,他们经常承接高家村的运粮工作,负责把天尊派发的救济粮运到澄城县里的各个小村庄和黄龙山里的监狱。
刘由刚雇佣了三名车夫,谈好了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