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咳嗽,想把嗓子里那口痰吐出来。
可她没有力气,身边的婆子只顾着看热闹,根本没有发现她的异常。
最后,严氏头一歪,彻底没了气息。
严氏死了,严格按照礼法规矩,安浩亭这个承重孙就要为她守孝三年。
刚入职翰林不到三个月,安浩亭就只能丁忧了。
而他丁忧后,安霓婷的身世被人大肆曝光,安浩亭也被卷了进来。
他的岳家怪他不该隐瞒,可闺女嫁都嫁了,孩子也有了,再反悔也来不及。
但因着是安南夫人的胞弟,安浩亭在仕林受到了排挤。
三年后,孝期满了,安浩亭费尽心思也只补了一个偏远县城知县的缺儿,他的妻子甚至都嫌弃地方贫瘠而不愿意陪他赴任。
周氏记挂跟葛金堂面和心不和的安雪婷,也不肯离京。
安浩亭只得一个人孤零零的去上任,夜半时分,他躺在驿站的床上猛然惊醒,望着左右空空,顿感悲凉。
他、到底怎么了,怎会落得这般境地?
第1585章求求你别救我(一)
安妮受封安南夫人后,并没有留在京城。
虽然皇帝为了表明对她的重视,还特意赐了宅子,但她只是略略停留些日子,便又回到了西南。
因为,她是西南的定海神针,她在,西南就安定无事,山民和官府也不会有什么冲突。
安南夫人,安的就是西南边境啊。
安妮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也知道自己的舞台。
更明白,世俗的偏见何其可怕,哪怕她已经得到了官府的褒奖、皇帝的认可,但那些讲究规矩礼法的世家、清贵还是不会接纳她。
与其耗费时间跟那些人打口水官司,还不如回到西南,有这个时间继续去教书育人、培养精英,它不香吗?
安妮的“安氏学堂”已经开遍了西南州,从最初的“扫盲班”、“技校”,慢慢发展成综合性的书院。
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学习技能,也可以专攻经学算数等科举必考项目。
不管学习什么,安妮都有相应的教学模式,无需她亲自教授,只需把模式拿过去,分校就能顺利运行。
且她崇尚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安氏学堂看着科目繁杂,其实学生们都能学有所成。
几年后,她的安氏学堂出了第一名山民秀才,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很多山下人的惯有思维中,山民=蛮夷=不开化的野人。
这样的人,居然也能读书识字,还考中秀才?
简直不可思议啊。
直到这时,才有一些读书人肯正视“安南夫人”的能力——能够让在山里上蹿下跳的野人考中科举,果然有些手段!
“教化”二字,也仿佛在安妮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解释。
随后,安妮的那首“劝学”,又火遍了天朝。
当今皇帝一直大力推行科举,收到锦鳞卫送上来的消息,读了这首诗之后,顿觉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好!好一个‘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科举,方是天下读书人唯一、且最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