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明了,辽人迫切的需要通过从大宋这边采购商货。
而根据耶律琚等人提供的情报,现在宋辽贸易采购的商货,特别是那些陈茶、次茶、陈帛等廉价商品,基本都是运去高丽,当成赏赐的。
辽人就是靠着,从大宋采购的廉价商货,维持着他们的战争机器,同时也维持着其国内的经济安全。
若非是赵煦在今年,将价值数百万贯的各种廉价商品,卖给了辽人。
辽人在高丽半岛上,哪能这般从容?又如何能做到这般的稳重?
怕是早就和之前三次辽、高丽战争一样,因为财政压力而不得不采取冒险政策,被高丽人各种背刺、偷袭。
同时也因为军费紧张,军赏不能及时,就只好放纵士兵们劫掠高丽地方。
于是直接逼反了占领区的高丽军民。
最终,十几万辽军,陷入了高丽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
再加上,后方的渤海豪族、女真诸部都在拉后腿,各种背刺、骚扰粮道。
所以,三次辽、高丽战争,都是虎头蛇尾,甚至损兵折将。
即使打下了开京,最后也只能狼狈的夹着尾巴撤军。
现在就不一样了。
在大宋廉价的商货,尤其是大量的陈茶、次茶、陈布、次布随着宋辽贸易,源源不断的被运到辽国。
辽人直接解决了最要命的军赏问题,他们只需要解决军粮,就可以在高丽半岛,与高丽人长期对峙、消耗,并蚕食高丽人心。
耶律洪基这个人,虽然问题一大堆,但他是真的敢用人,也愿意信任大臣。
真正的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于是,高丽的情况,越的危险。
最近这一个多月,无论是义天僧还是新来的李资义,措辞越来越谦卑,说话也越来越好听了。
想到这里,赵煦就看向石得一,吩咐道:“都知,传我旨意给郭忠孝,今日越次召见刑恕!”
是得好好的和刑恕沟通一下了。
高丽那边,熬鹰也熬的差不多了,是该给些好处,不能真的叫辽人灭了高丽。
最起码,不能叫辽人轻易的灭亡高丽,完成东北方向的大一统!
虽然,这在历史的层面来说,其实是造福子孙千秋万代的功劳。
若耶律洪基真的能实现,他在国书中吹的牛逼——重建汉四郡,使千年陷夷之土,重归中国之疆。
那千年后的后人,都给他磕一个——最起码后人再也不用担心,被人偷走各种各样的文化了。
他若再渡海,把日本占下来,甚至只是羁縻统治。
那他就有资格在后世的教科书上单列一页,并被冠以xx大帝的名头了。
可是,赵煦不是活在历史里,现实的当下,大宋的战略利益,客观要求,不能让辽人完成东北方向的清一色大一统。
更不能让辽人,把日本给羁縻了。
一个没有后顾之忧,且能增加数百万人口的辽国。
对现在的大宋来说,战略压力太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