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在平复内心的波澜,然后缓缓说道:
“大人,目前看来,我们确实别无他法。这个突如其来的机会,虽然充满了未知与风险,但我们不得不试。
而且,大人请别忘了,我们之前也曾尝试过一次刺杀,虽然失败了,但我们却完好无损地回来了。
这说明,我们有能力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也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去面对这次的挑战。”
说到此处,安敬仲的语气更加坚定,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他看向于博,仿佛在传递着一种无形的力量,鼓励他勇敢前行,不畏艰难。
半夜时分,月黑风高,两人悄无声息地赴约,穿过曲折狭窄的小巷,最终来到了一处极为偏僻的旧房子前。
这房子外表斑驳,木门半掩,透出一股年代久远的沧桑感。院内杂草丛生,石阶上布满了青苔,显得格外幽静而神秘。
推开门,一股淡淡的茶香扑鼻而来。他们步入屋内,只见屋内布置得极为简陋,但每一件家具都擦拭得干干净净,透出一种别样的雅致。
昏黄的油灯下,一位身着青衫的老者正坐在桌旁,手中轻轻摇晃着一只精致的紫砂壶,神情专注而悠闲。
于博一眼便认出了这位老者,他震惊地脱口而出:“是你!”声音中带着几分难以置信与惊愕。
老者闻声抬头,哈哈一笑,那笑声爽朗而富有感染力:“正是老夫。”
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得意与自豪,仿佛早已料到两人的到来。
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却依旧明亮而深邃,透出一种不凡的气质。
于博与安敬仲对视一眼,心中都充满了疑惑与警惕。他们缓缓走向老者,试图从对方的言行举止中寻找更多的线索。
而老者则继续悠闲地泡着茶,仿佛对两人的到来毫不在意,又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于博的脸上写满了疑惑与不解,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对眼前局势的深深忧虑。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质疑与警惕:
“我们的目的,似乎并不相同吧?要是齐萧他有个万一,这两国之间可是会因此开战的。你该不会,是想故意挑起两国的纷争吧?”
刘太师,这位已经年逾四十、面容沧桑却眼神锐利的男子,闻言轻轻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深意与自信。
他轻轻晃动手中的茶杯,仿佛在品味着其中的茶香,又仿佛在思考着如何回答于博的问题。
“怎么会呢?”刘太师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缓缓说道,
“我们的目标,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合作。我的目标,是大皇子凤勤达。我相信,只要我们联手,不仅能够达成各自的目的,还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与纷争。”
说到此处,刘太师的眼神变得坚定而深邃,他看向于博,仿佛在传递着一种无形的力量与信念。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与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两人合作后的美好前景。
于博的脸上瞬间布满了惊愕与不解,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他难以置信地摇了摇头,声音中充满了疑惑:
“为什么?据我所知,您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与大皇子之间也并无什么深厚的瓜葛。而且,您不是还曾担任过大皇子的老师吗?这……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刘太师看着于博那震惊的模样,嘴角勾起了一抹神秘的微笑。他轻轻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深意与不可言说的意味:
“于大人,有些事情,是不能仅凭表面现象来判断的。我看重的,是于家的声望与实力,还有六皇子那潜在的才华与潜力。至于具体的原因,恐怕就不能轻易告诉于大人了。”
说到此处,刘太师的眼神变得深邃而复杂,他轻轻地品了一口茶,仿佛在品味着其中的深意。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已经做出了决定,不再轻易改变。
刘太师点到即止,他刚才的话不过是随口拈来的一个借口。
虽然他表面上声称支持于家,即六皇子,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他在宫廷斗争中布置的一枚棋子,一个用来掩盖真实意图、转移注意力的挡箭牌而已。
于博恍然大悟,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之色,对刘太师说道:“刘太师,请容我片刻思考,稍后给您答复。”
刘太师微笑着点头,优雅地举起茶盏,轻轻示意于博品尝。
然而,于博的心思却如同脱缰的野马,难以平复。他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刘太师提及的六皇子凤凌思——那个年仅十岁,却聪慧过人的于妙闲之子。
于博反复思量,觉得此事颇有裨益。他偷偷地瞥了一眼身旁的安敬仲,只见安敬仲微微颔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赞许与鼓励,仿佛在无声地支持着于博的决定。
于博面露迟疑,眉头微蹙,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确定地问道:“刘太师,您真的能全权代表于家,乃至贵妃娘娘的意思吗?”
刘太师神色坚定,轻轻颔首,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自然,老夫所言,便是他们之意。”
于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仿佛下定了某种重大决心。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地说道:
“好!既然太师如此肯定,那我们便达成这笔交易,共同策划刺杀之事。但有一点,我必须事先言明——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不可轻易挑起战争,以免生灵涂炭。”
刘太师微微眯起双眸,透露出一种深不可测的光芒,他缓缓说道:“于大人放心,老夫自然明白其中利害关系,我们的行动,自会以大局为重。”
于博听后,心中的疑虑似乎消散了些许,他点了点头,神色复杂地看了刘太师一眼,语气中带着一丝决绝与释然:
“既然如此,那于某便先行一步,回去准备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