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喝了酒,就喜欢对朝堂政事指点一二。姜遗光不觉如何,平常在京城他也听多了书生们因为某项政务争吵,又或是作诗写文章痛批某官员。更大胆的,甚至连皇帝也一起指责。
不过真敢这么干的人很少,就算姜遗光不参与科举,也知道他们不过是为了出名罢了。名声,足以让他们赌上一切。
上面的人也要名声,越是上面的人越要脸。
再说,不计较才是上位者该有的姿态。皇帝如果连一两句批评的话都听不得,那还能叫明君吗?陛下不计较,那是他胸怀宽广,要是过分了,自然会有人教训他。
所以姜遗光没当回事。
但客栈里其他人明显不一样,满脸惊惧。小二更是倒吸一口凉气,在他们骂到某个官儿大名时扑过去声嘶力竭劝酒。
“几位爷,真的不能再喝了!”
他想把桌上的酒坛放到一边,被其中一个大汉不耐烦挥开:“滚滚滚!别在这里碍事!”
“那狗官!我谭某迟早取他项上人头!”
姜遗光听了一耳朵,原来他们就是从徽省某个县出来的,他们那儿来了个大贪官,劳民伤财坑害百姓,强抢民田,总之能听说的罪名都套上了。他们的家乡原本人人生活安乐,百姓衣食无忧,自从这个大官来了以后,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他们的兄弟也向巡抚大人告过状,可惜,官官相护,巡抚大人把他们兄弟打入大牢,说他们蔑视朝廷。
所以,他们要进京告御状。
要是告御状不成,他们就要回去和那个狗官同归于尽!
一碗酒一饮而尽,杯盏一砸,以表决心。
小二哭丧着脸缩在角落里,只恨不得自己是个聋子瞎子。
大堂里的人都跑光了,可想而知他们说的那个大官恐怕凶名不假。
姜遗光等人也吃的差不多,左右一看,道:“我们也上楼去吧。”
他只想快点去宋家村,并不打算节外生枝。其他近卫也这么想,一抹嘴,跟在他身后往楼上走。
好在那些人没有闹事,喝多了后在底下叫骂完了又走了,客栈里重新安静下来。
姜遗光坐在窗边,就着夕阳光看书。
书是路上买的,每个地方的书铺都有卖当地传说志异的书籍,他买了来看,对本地一些风土人情也能有所了解。
山里的日落和海上又有不同,清冷湿漉的霞光给万物都洒上一层赤红的边,云霞漫天。
很快,天就黑了。
在第一颗星星出来时,姜遗光关上了窗户,简单擦洗后睡下。
夜里,他听到了一些模糊细小的声音,又听不太清楚,似乎起了争执?
第二天一大早,姜遗光和近卫们下楼吃早食,就着冰凉的风喝下热酒暖身。
昨晚就和小二说了让他们准备干粮卖,今早一个侍卫跟去后厨点,另一个进后院套车。等他们出来就可以离开了。
就在这时,客栈外远远传来大片马蹄声,紧接着一大群官兵呼啦啦把客栈围住,长枪亮着尖儿对准里头的人。
小二腿都软了,哆哆嗦嗦擦桌子,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掌柜的同样软了腿,强撑着出去。
“怪不得一大早喜鹊叫呢,原来是各位军爷到了,有什么事吩咐?”掌柜的拱手作揖陪笑。
后面有个尖细的声音叫道:“听说你们这里窝藏了反贼!交出来!”
掌柜的大惊,连连摆手:“折煞小的了,我们哪里敢藏反贼?军爷可以进去搜。”
姜遗光不欲掺和,可官兵来都来了,他只能先在大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