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办公室就只剩下徐婉宁和陈蓉等六个设计师。
这六个人都是她一开始就从华清大学的纺织专业招来,在成衣铺里工作的,彼此之间磨合了大半年的时间,现在已经配合的很默契了。
关于他们六个人的能力,徐婉宁心里也很清楚。
“徐总,这是我们的设计稿,你看看能不能通过?”
徐婉宁大致看了下,他们设计出来的衣服款式不算多新颖,但也附和这个年代的审美,比市面上卖的大部分成衣都好看。
“可以,都能投入到生产当中。不过,这几张设计稿可能不大够用。”
徐婉宁解释道:“夏天气候炎热,所以衣服更换清洗的频率会比较高,再加上衣服本身比较单薄,所以用料少,成本自然也会少,这也就意味着,衣服款式越多,大家的购买力就会越强。”
相比较冬天的衣服更注重质量和版型,夏天最看重的还是款式,以及穿在身上的舒适程度。
冬天的款式有那么两款主打的就行,但是夏天就应该多样化。
徐婉宁随手拿了一张女装的设计稿,是一条拼色的连衣裙,“就比如说这一款裙子,咱们不一定非要更改款式,但色彩的搭配可以丰富一点,多几种颜色,大家的可选择性也会更多一些。”
她又拿了一张童装的设计稿,“这一款是女童款的连衣裙,但是咱们可以设计出同款的男童款,上衣和短裤的搭配,这样家里有儿子女儿的,就能同时购买,穿着款式一样的衣服出去,能赚足眼球。”
听到这话,陈蓉眼眸一亮,问徐婉宁,“徐总,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再延伸一下,再根据这个款式做出成年女款和男款?一家人穿一样的衣服,岂不是更抓人眼球?”
徐婉宁很想给陈蓉点个赞,亲子装的理念就这么被提出来了。
“当然可以,这就叫亲子装。你们受累,选上其中几个款式做成亲子装出来,这就是咱们服装厂这个夏季的主打。”
亲子装这个理念,在八十年代鲜少有人听过,所以当服装厂推出亲子装以后,很快就销售一空了。
订单更是接到手软。
钱经理刚招了十个工人,眼看着订单爆了,又紧锣密鼓的招了十个工人,另外还向徐婉宁申请了一笔资金,添置了一台机器,要不然只招工人却没有足够的机器,依旧跟不上订单的数量。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
徐婉宁在服装厂带到下去,对服装厂的运转有了清晰的认知以后,才跟着林母一起回家。
一路上,婆媳俩有说有笑的,但刚走到部队门口,看到在附近不远处守株待兔的两拨人,婆媳俩的脸色都变得有些难看。
“林嫂子,我可算见到你了!”
米婶子一看到林母和徐婉宁,赶忙拽着米旭强的手臂,强行将人拉扯到了林母跟前。
米婶子现在尚且不知道,自己在大通铺里说林母的那些坏话,都被传入了林母的耳中。
所以她还是用之前的态度对待林母,看起来谄媚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