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乡上工作,在村里人的眼里就是好工作了。不说别人就说崔成刚的父母,肯定是觉得这个工作要比给个人干强。而且崔成刚要是到京都来的话,他的吃住可都是要花费不少的。但他的工资真低啊,才22块5。既然提起了工资,李向南就说了她预想给崔成刚的工资。李向南给窦兴盛的工作,基本工资算是33块钱吧。因为每三个月给他100块钱。但窦兴盛挣到的工资可不只是这点。他出门有补助,住宿的和餐饮的补助,李向南都给他了。他事情办好了,会有额外的奖励。比如她的那部小说《罪犯》。出版社想出版这部小说。李向南就让窦兴盛给她办这件事情。目前的出版社要出版什么一般都是给一次性的稿费。而且额度也不高。李向南不同意,她要的是分成收益。窦兴盛知道了她的想法,这件事情怎么做,他就心里有数了。其实目前的出版社给稿费的方式都是这样的。有一个外商想在京都开一家出版社。这位外商一个爱国华侨。带了一笔资金回国,全都是元。为此对他的出版社,政府各个部门都会一路开绿灯。窦兴盛也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了这个外商的消息。他就想办法搭上这个外商。因为没有什么刊物出版,他成立的印刷公司业务很萧条。当窦兴盛推荐李向南的小说的时候,这个外商没有太在意。但是他的助手眼睛瞪得大大的。他知道这本小说啊。也知道这本小说在报纸上刊登,当时是有很多读者的。所以到最后的时候,这个出版社不仅愿意出版李向南的小说,窦兴盛和他们这个私人出版社谈了分成稿费。而且给李向南的分成稿费还不低。这都是窦兴盛努力来的结果。这件事情做的好自然有奖励。李向南许诺当她的分成收益高的时候,也会给他包红包的。李向南的房子也都是窦兴盛打理,并且帮着出租的。李向南也是按照收到租金的多少,给他一定比例的奖励。这样算下来一个月的工资都有六七十了。在现下的情况来看,这可是挺高的工资了。李向南想了想崔成刚的实际情况,他和窦兴盛不一样,窦兴盛是一个人,没有什么牵绊,做事情可以随心所欲的。崔成刚的基本工资一个月定在40元。其他的要看他工作完成的情况给奖金。可以免费给他提供住的地方。李向南把有可能开饭店,以后让他到饭店干活的可能说了。韩桂梅最先是在前线的战地医院,后来他们转至后方的时候,部队是给他们安排了休养时间的。就在羊城附近。韩桂梅亲眼看的,那里的经济比北方发达的多。所以,她很接受李向南的提议。在她看来,到京都来跟着李向南可比在乡里有出息的多了。她立马就给崔成刚写信。信里详细写了李向南这里的情况。韩桂梅没有夸大,也没有夹杂自己的想法。怎么决定就看他自己。他们不知道的是,崔正刚收到这封信的时候,简直是遇到了救星。韩桂梅去崔成刚家的时候,他家虽然穷,但还算平稳。韩桂梅从崔成刚的家回到自己的家,回到原军区医院报到,后来经过申请才批的假。她又给亲人们置办东西。这就过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崔成刚家里就发生了大事。崔成刚他爸为了省粮食,吃的野菜特别多。野菜都是高纤维的东西。而年龄大的老人,本来消化功能弱肠蠕动不行,就发生了肠梗阻。肠梗阻保守治疗失败,后来做了手术。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就是很大一笔钱。他退伍这么多年了,当时攒下的钱陆陆续续的都花光了。以前崔成刚因为给妻子看病,他已经预支过工资了。找村里人借钱,就怕是东拼西凑的,一半会儿也凑不齐手术费。他爸的病情可真等不了。为了救他的老父亲,崔正刚一咬牙把工作卖了。出院的老父亲知道儿子是卖了工作给他治的病。老人家都懊恼死了。这时候韩桂梅给他来信,说有一份事情可以让他做,那真是太好了。一个月四十块钱,还给他提供地方住。在京都花销大,二十块钱应该也能吃饱了。崔成刚预计着每个月怎么着也能剩20块钱。韩桂梅信里还说他事情做得好,可能还会有奖励。奖励他是不想了。这份工资就比他在乡里挣的多了。崔成刚一点都没有犹豫,以预计以最短的时间安排好家里的事,他就去京都。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李向南知道了赵锦霞的判决结果,她应该去看看周爷爷和黄爷爷了。,!其实她觉得这两位老人家应该都知道判决结果。不过她还是觉得应该去。周奶奶只要看到李向南就乐得合不拢嘴。周爷爷:()穿书七零:意外之财让我富的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