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论文作者能对论文修改,并未选择接受。
从投稿作者的署名来看,对方来自牛津大学,是位海外在读博士生。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篇关于微分几何的论文并不算特别差劲。
是拥有些含金量的。
如果换做以前的数学学报,肯定会直接接受,并在最新期刊上表。
但眼下数学学报的标准,早已经和数学领域四大顶刊对齐。
要求自然而然就高了很多。
不过如果对方能对论文的运用方法修改,他还是很乐意让数学学报刊登这篇论文的。
而就在他准备审核下一篇论文时,办公室的房门却突然被人敲响。
闻声他只好暂时停下手上动作,缓缓抬起视线。
“请进。”
话音刚落。
便见两道身影推门走了进来。
走在前面的徐源并不陌生,对方正是燕京大学材料科学工程院的院长张靳。
能那么快解决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问题,可以说少不了对方的帮忙。
至于另外一个人,则就比较陌生。
对方看上去大约四十岁左右的年纪,身上穿了件黑色薄夹克,加上戴着的一副窄边框近视镜,整个人流露出一股儒雅的气质。
不过既然是张靳领过来的人,那肯定是有什么事。
所以他并没有主动询问什么,而是立刻站起身脸上浮现出笑容,先热情的和张靳打了声招呼。
“张院长好。”
对此张靳倒也没有卖关子,和徐源握了下手便立刻介绍起来。
“徐源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邹敬教授,是你们材料院的人。”
“我们材料院的教授?”徐源闻言一怔。
下意识又朝对方看去。
他在箐华好歹待了几年时间,不说对学校里的各院教授都认识,但也不应该没有任何印象。
偏偏对于张靳口中的这位邹敬教授,却感觉非常的陌生。
尽管在脑海中搜索了几遍记忆,依旧没有找到箐华材料院有这么个人。
似乎是看出了徐源的疑惑,邹敬这时急忙笑着接过话茬解释起来。
“是这样的,这两年我被院里外派到海外一个实验室交流学习,最近才正式回国开始研究项目。”
徐源听完这番话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
“邹教授,欢迎你回国。”
“谢谢。”邹敬伸手和徐源握了下。
他这两年虽然待在海外,但听到徐源这个名字的次数一点不比国内少。
因此对于徐源这样的天才,他非常敬佩。
随即当几人在沙处坐下后,只听张靳又主动详细开口解释起来。
“今天我们过来主要是这么一回事儿,邹教授回国后在材料院建立了一个电池实验室,负责动力电池技术的研究项目。”
“本来他找到我,是想和我们院合作共同研。”
“但我想到你在材料研究领域上的天赋,觉得这个项目还是你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