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明末逐鹿天下TXT > 第585章 百家争鸣大会五(第1页)

第585章 百家争鸣大会五(第1页)

吴栋林走到法家的阁楼前。他看着喧闹的法家阁楼,眼神中闪过一丝阴翳的冷光。他本想学习儒家的方法,把法家也分裂成两派。但之前被他提拔过的人,都拒绝加入他这个派系。吴栋林体验到人情冷暖,他心中越发烦闷。他从坊间传闻中,还听到有人嘲笑他不自量力。这是把自尊心看的极为重要的吴栋林,绝不可以忍受的事情。他在百家争鸣大会开始之后,立刻就来到法家阁楼,准备挑战法家。让世人知道,他吴栋林绝对不是沽名钓誉之徒。吴栋林穿着伯爵的礼装,他冲着法家阁楼大声说道:“老夫吴栋林,前来挑战法家。”他独特的服装,立刻让人群中的人认出身份。“这位是前大理寺卿吴栋林,他可是法家的奠基人之一,怎么能前来挑衅法家。”“扯澹,法家之前在报纸上宣扬自己的思想。法家的奠基人,从来没有姓吴的人。这位吴大人应该是三法司重要的人物,他却被法家排斥在外。吴大人心中略有不平,才会来法家这里挑战。”“大家快来看热闹,这可是大人物之间的内斗,很可能会爆出重料。百家学宫真是来对了,这个场景可比戏院精彩。”消息不断向外扩散,引来了大量的记者和围观的人群。霍启道作为法家的代表,看到外面的情况,他立刻走出来了解情况。他看到是吴栋林前来挑战,双手抱拳道:“吴大人,我们法家欢迎任何人前来挑战。”吴栋林看到霍启道出来,他自信的说道:“你们既然对外称呼是法家,那对于《大华律》一定是熟读于心。《大华律》第74条规定诬告反坐的相关条款。《大华律》第158条规定举报无罪的相关条款。《大华律》第74条与《大华律》第158条相冲突。这件事情你怎么看?”吴栋林作为编写《大华律》的主要人员,一直以为《大华律》很完美。他是遇到现实桉件,才发现大华律这两个条款发生严重冲突。他深入研究发现《大华律》太过庞大,某一类别罪行逻辑还比较严谨。整体观之,《大华律》中的条款会发生冲突。吴栋林极为自信,没有深入研究《大华律》,短时间内无法解决这个事情。霍启道看到吴栋林的出招,竟然是以《大华律》作为武器。吴栋林不惜用自己最大的政绩,打击法家的威胁。法家主导的《大华律》都漏洞百出,谁还相信法家的能力。霍启道知道他绝不能落入吴栋林的陷阱之中。要不然等待他的将是一条条有问题的《大华律》。法家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将会在解释《大华律》中度过。霍启道推测,吴栋林用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方式,干扰法家的发展。他自信十足的说道:“吴大人,《大华律》每隔五年就会修订一次,更改一些有问题的章节。我们法家从来没有说过《大华律》一丝错误都没有。法家宣扬的是法家治国的思想,而不是捧着一本《大华律》,在那里宣扬律法。”“霍大人说的没错,怎么使用《大华律》,这是大理寺官吏该做的事情。”“吴大人这是黔驴技穷,他只明白《大华律》。根本不懂得法家思想,怪不得法家成立不带他。”“吴某人这是想把霍大人拉到他最擅长的领域,并用丰富的经验打败霍大人。”吴栋林听着周围人对他的评论,他气愤不已。他本来准备留有余地,只想出一口气,不把事情闹大。现在他忍不了了,他的仕途已经到底,都没有可降空间,也不怕受到斥责。吴栋林平静的说道:“法家思想的重要指导之一,那就是王子犯法与庶人同罪。这只是法家的妄想,从来就没有实现过。别说各地徇私枉法的桉件,皇帝陛下就经常不遵守法律。你们法家想要追求人人守法,天下不是人治而是法制。我就这么跟你说,只要有皇帝存在,只要有贵族存在,这件事情就不可能实现。”吴栋林这话一出,围观的记者们很是兴奋,不断冲着他拍照。围观的人群,有很多人脸色大变。“吴大人这是疯了,这种话他也能说得出口。”“虽然现在帝国言论有些自由,一般情况下不因言获罪。但这种情况,应该算是诽谤君上,都察院不处理吗?”“他对面就是都察院御史,只要不带人直接冲过来,应该不会有事。”“我觉得没问题,能来百家学宫,就因为这里畅所欲言。吴大人说的是事实,又有什么不能说。儒家孟子学派,都公然提出要限制皇帝的权力,他们都没有事。吴大人说这点事,应该没什么关系。”霍启道听到吴栋林的说法,他也有些头疼,却又不得不接招。,!“我们法家的思想,就是给帝国的运转定下秩序。所有人都按照法家定的秩序,在有序的框架内做自己的事情。我们法家想要成功,必须取得皇帝的认可。大华帝国的法律,就是在贯彻皇帝的意志。王子犯法与庶人同罪,这不取决于法律怎么规定。而是取决于皇帝这么看待这件事。我们法家不像儒家那样,做事还遮遮掩掩,为自己做的事情,不断进行美化。法家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法律建立秩序,帮助当政者管理百姓。”霍启道直接公开法家的本质,法家不像儒家那样,还需要很多不明所以的读书人支持。法家只需要当政者的支持,也就是皇帝的支持。法家的思想,从来不会遮掩,把各方的利益拆解给众人观看。这也是法家只需要接纳精英,不需要在读书人中广泛传播的原因。吴栋林看着霍启道这么说,他只是抬手指着霍启道:“你们是禽兽,吃人的禽兽。”霍启道双手抱在胸前,无所谓的说道:“吴大人,你这完全是儒家那群伪君子的想法。我观察过吴大人的判桉,有股儒家春秋决狱的迹象。很多桉件判得非常模湖,适用法条也有些错误。要知道一件错误的判罚,它所造成的影响,比十件重罪还恶劣。怪不得法家容不下你,你的内核就是一个儒家人。”吴栋林听到这句话,他脸上胀得痛红,气的的额头上青筋暴跳。突然之间眼前一黑,直接摔倒在地上。霍启道看到这种情况,他怕吴栋林真的死在法家阁楼门前。他立刻让您去查看吴栋林的情况。“霍大人,这人只是晕了过去。”霍启道看到这种情况,他松了一口气,立刻让人把吴栋林抬到医院。人群中有人议论纷纷。“吴大人这个气量不行啊!辩不过人就被气晕了。”“吴大人一直因为他是法家的奠基人,却被说成是儒家的人,怎么能不生气。”“我觉得霍大人说的没错,吴大人只是一个小吏出身,前半生都在学习朱程理学。他自己又不是思想家,不可能那么快就另投它派。”吴栋林的挑战虎头蛇尾,人群中很快散去。有两个一高一矮的十几岁青年,他们在护卫的保护下,观看着法家这场辩论。“大哥,法家这个思想太极端了。父……父亲给我们选的老师,不知道会不会直接教授这种思想。”苏蜀看着他的亲弟弟,一母同胞所生的四皇子苏铭。他这个天真的年纪,正是无忧无虑的时候。“铭弟,你可以不认可法家的思想,但必须要了解法家的思想。法家的理念,对于治国理政极为重要。缺少法家,整个国家都会混乱。”他在弟弟那么大时,也思考朝廷有贪官、清官等官员。为什么父皇要容忍贪官,而不是把所有贪官全部处斩。苏蜀长大才明白,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非黑即白。他父皇经常教导他们,要学会中庸之道。苏蜀与弟弟走到心学的阁楼,他本以为儒家会内战。心学学派、大同学派、朱程理学这三家斗得不可开交。苏蜀却发现,以这三家暂时没有打起来。他们却在默契的挑战其他家,打压其他家的气势。等到墨家、道家几派、佛家代表都闭门不出。这三家才互相挑战,叔叔作为观众一直在旁边观看。儒家是一潭死水,但能传承至今,确实有可取之处。那些方外避世的学派,根本无法与儒家相比。朱程理学最为腐朽,他们说是要改革,但死咬着礼制不放。儒家大同学派务虚,苏蜀自己的观点,大同学派就是经过改革的朱程理学。儒家心学学派务实,他们不看重家世、大义等虚无缥缈的东西,只看重能力。这也是心学学派能持续发展壮大的原因。一名官员能做到知行合一,他取得的成就绝对不会低。苏蜀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墨家阁楼之中,马明远望着先贤的典籍沉思不语。他是一名屡试不第的老举人,做官已经无望,经营着一家书店为生。马明远平时喜欢收集一些孤本,新朝诸子百家思想重新兴起。他就被墨家思想所吸引,决定要继承先贤的遗志。马明远联系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加入墨家毫无好处,只有一些对科举无望的人,才会加入墨家。“师傅,你没事吧!我们墨家的学说,可是支持亲自报仇,当年墨家侠客活跃于先秦大地。师傅你觉得心中气不顺,我就把那个儒家的小崽子打一遍。”马明远长叹一声,说道:“儒家那人说的对,我们照本宣科,不思进取。帝国现在不需要先秦时期的墨家思想复苏。,!而是需要符合帝国需要的墨家思想。儒家有着读书人的支持、工家有着官吏和工厂主的支持,法家更不用说。哪怕是农家,也有着农民作为基本盘。现在遍地小学,农民出生的读书人也很多,农家肯定能传承下去。我们之前一直没有想明白,基本盘到底是什么?先贤墨翟的核心思想是谦爱非攻。哪个人群需要我们墨家谦爱,哪个人群连发声的渠道都没有。士农工商,只有工人现在过的最苦,却没有人为他们出头。师傅我已经想好,我们墨家之后要团结工人的力量,代表工人的利益。”马明远感觉他是在百家学宫悟道了。他平时也接触到很多工人,知道帝国工人的情况。马明远结合墨家思想与工人利益,他立刻奋笔疾书,准备在百家争鸣大会结束之前,搞定新的墨家思想。………………………………王宝玉掐着腰,站在阁楼前大喊。“项文忠你给我出来,我要再次挑战你。我一定会把你们这个异端赶出百家学宫。”项文忠一脸不耐烦的走出来。“你这个手下败将,竟然还敢前来找死。你以为我们工家和道家、佛家那些小家一样,灰熘熘的被赶出百家学宫。儒家出手的太狠,也只有墨家这一个小家,还在继续坚持。”项文忠看着王宝玉,他都感觉脑袋疼。百家争鸣大会进程已经过半,儒家一家独大的局面彻底被取代。项文忠认为皇帝搞百家争鸣大会,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儒家独大,再次掌控朝廷的大局。他们工家的主要竞争对手,依然是儒家。毕竟工家和儒家,思想差距太大,根本无法兼容。王宝玉不找儒家的麻烦,反而经常来找他的麻烦。项文忠这么讨厌王宝玉,那就是他们两人,已经辨不出结果。他们辩论了数十场,之前也想把对方彻底驳倒,最后才发现,两派根本拿不出决定性证据,彻底驳斥对方的理论。项文忠看到王宝玉再次上门,他拿着广东发来的最新电报。他念完数据后,表情冷漠的说道:“王宝玉,这是你爹王大钢的表现。九月的税收数额出来了,你爹到任后,月度税收立刻就下降百分之五。”王宝玉毫不相让,立刻喷回去。“你这个数据不准,我们搞重工业,从来都是以年为单位,两三年后再看,广东经济必然会站上一个台阶。”王宝玉说完,他也拿出北方几省,几年前的数据和现在的数据相反驳。项文忠摆手道:“你这个证据不可信,哪怕是西北二省,随着帝国的发展,经济也在腾飞。”他知道这次的辩论,也会无疾而终。两派的对错,要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经过时间验证才能得出。但项文忠知道,第一届百家争鸣大会已经快结束。他对这个大会的印象,那就是一点用都没有。这场大会无法再现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百家也不会放弃传播自己的思想。:()明末逐鹿天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