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明末逐鹿天下TXT > 第566章 归途三(第1页)

第566章 归途三(第1页)

李星阁擦了擦头上的细汗,他们船队终于摆脱,从波斯湾冲出来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军。他看向面色如常的褚盛,感觉经过这段旅途,他与褚盛两人的关系进步很大。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他心中所求的事情,正好借着这个时机说出来。“褚大哥,你也看到刚才战争的惊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军,突然之间从波斯湾冲出来。阿拉伯半岛南端也临海,我们远远的离开陆地,我还以为躲过去了。”褚盛澹定的说道:“李老弟,你没事还是要多看一些书。看不懂书,多看一些地图也可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阿拉伯半岛的领土,只是红海沿岸和波斯湾沿岸。阿拉伯半岛的内部,那就是成片的大沙漠。都是由当地的土着,占领一小片绿洲。埃及那里还有尼罗河两岸,这种适合耕种的地区。阿拉伯半岛,连一条水量充沛的河流都没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不愿意统治这片不毛之地。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却是这片地区的霸主,这些小规模的部落,根本无法忤逆来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要求。可以把他们看作类似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褚盛预计随着大华帝国国力增强,势力扩展到这个地区。这片不毛之地,会被皇帝陛下,随手赏赐给一位倒霉的王爷。李星阁脸色一红,他小时候看四书五经,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就开始跟着家族的叔伯走南闯北做生意。他平时也看报纸了解消息,对于一些杂书从来不看。“褚大哥,老弟哪有您那种学识。只知道这片地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称霸,另一个区域大国就是波斯。我们对于波斯更熟悉,丝绸之路与我国做生意的商人,大部分都是波斯商人。唐朝之时,海与波斯竞争过中亚地区。这种记载史料上的内容,让大部分人都熟悉这个帝国。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交恶,还有大量商人前往波斯做生意。”李星阁想要提出他的要求,听到褚盛的话,他连忙转移话题。褚盛想要说一说,此波斯非彼波斯,波斯帝国被外族覆灭后。现在的波斯,是波斯帝国后人建立的新王朝。但这些话他没有说出口,他是礼部官员,关注着这些海外国家的情况。李星阁只是一介商贾,他只需要了解,在哪些地方做生意能挣钱。褚盛看向李星阁,询问道:“李老弟,我刚才看到你欲言又止,这是有什么事情想和大哥说。”李星阁看到褚盛直接问他,这是一个好的机会。他面带歉意说道:“褚大哥,你这一路也见识到。我们的武装商船,对付一些小海盗还可以。对付有国家扶持的大海盗或是海军不当人,我们想要逃跑,那都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我们这些商人,多次请求帝国开放军舰售卖,这件事连个回复都没有。希望褚大哥能牵线搭桥,把我们的诉求递到内阁和大都督府。哪怕是无法购买军舰,把我们的困难反馈给朝廷。朝廷再次安排军舰护航,我们这些商人也会更加安心。”褚盛听到李星河阁这个要求,他沉思片刻,在心中计算着利弊得失。他作为一名在宦海沉浮多年的官员,知道有很多请求,绝不能轻易就答应下来。李星阁万分紧张地等待褚盛的回答。他非常希望褚盛能答应下来。褚盛刚想开口,他想起来一件事。大华帝国着重发展少府,大部分国家命脉,都是由少府旗下的公司掌控。远洋贸易也不例外,少府旗下掌握数十家远洋公司。他们的出行,都是有军舰护航。这些远洋公司经常来欧洲贸易。褚盛本来的计划就是跟随官方的船队回国。为了降低离开英吉利的轰动,这些远洋贸易公司正是有军舰陪同,他们也无法走地中海航线。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国内,褚盛思绪良久,他才决定乘坐商船返回。褚盛惊讶的询问道:“我记得官方的船队,他们有军舰护航。地中海航线这条道路打通,必然会有官方船队选择这条航线。你们跟在官方船队后面,如果真出事,我相信海军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他说完之后,看到李星阁面带苦涩,张了张嘴却没有说话。褚盛顿时就明白,李星阁这个表现。无外乎是不方便与官方船队一起行动。不是偷税漏税走私货物,就是船队中运送违禁的商品,害怕被别人发现。褚盛顿时感觉李家不能深交,一旦出事很容易把他牵扯进去。他婉言拒绝道:“李老弟,我是礼部的官员,朝廷的规矩你们也有所耳闻。我只能对于与礼部相关的问题发表意见,这件事情真的爱莫能助。我好友在少府当官,可以帮你问一下,是否增加前往闽国的远洋运输队,到时候用电报通知你。”,!李星阁听到这个答桉,他神色有些落寞。看来无法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到军舰。族中讨论的大事,看来要搁浅了。李星阁连忙陪着笑脸道:“褚大哥,这个事情怪我唐突了。老弟也是病急乱投医,想尽快解决家族现在遇到的难题。”他们两人又像往常一样,聊者航线周围国家的概况,但与之前相比,多了一些隔阂。………………………………印度次大陆最南端的锡兰岛,这里已经是大华帝国海军第五舰队的驻地之一。李家船队来到锡兰岛补给,褚盛和李星阁来到港口的酒楼。他知道锡兰岛正式被大华帝国吞并,成为在这片地区最重要的战略支点之一。从西方归来的商队,都会在这里汇合后分流。褚盛从酒楼提供的报纸里,了解到帝国近期相关信息。他拿起一杯泸州老窖,向对面的李星阁敬酒。“李老弟,多谢你这一路的款待。我们已经到达锡兰岛,那就在这里分别。我准备从这里北上,通过内陆返回京城,这样速度会快一些。”李星阁端起酒杯畅饮,道:“小弟在这里祝褚大哥前程似锦,咱们有缘再见。”他知道从锡兰岛这里出发,返回国内有两条主流路线。从锡兰岛向东,前往南洋总督府,通过海运前往大华本土的港口。运输货物的商人,经常走这一条航线。比起较为麻烦,费用又昂贵的陆运。海运费用低,运输货物总量庞大。另一条路线,那就是从锡兰岛北上缅甸总督府,通过新修建的滇缅铁路。顺着大华帝国铁路网,前往帝国任何一个大中城市。这个路线更节省时间,乘坐火车的舒适感也更好。大部分旅者,都是采用这条路线回国。李星阁在之前,他就预料到将会与褚盛在这里分别。他们吃完分别的酒宴,李家船队也在锡兰岛完成补给。褚盛亲自前往码头,送别李家船队。李家船队领航船的甲板上,李星阁望着锡兰岛的方向,他长叹一口气,检讨自己没有把握好机会。李家想购买军舰,这不只是李家的想法,很多商贾都有这种想法。他们想要前往海外某个不毛之地,把这个地方占据。如果能建立一个小国,他们家族也算有条后路。这个地方有一些特产,那几辈子都不用发愁。他们李家的目标就是南洋总督府东面,那里有着大大小小数千座岛屿。随着大华帝国商队前往美洲贸易,这条贸易航线打通。这片区域海岛密布,成为海盗的温床。大华帝国第四舰队多次打击,都没有清除掉海盗。他们李家也经常走这条航线,因为风暴迷航,发现了几座从没被人发现过的岛屿。上面有着澹水和土着部落,非常适合移民。但为了对抗海盗,必须要有军舰。他们李家也是太急了,李星阁才想说动关系不太紧密的褚盛。关于发现的岛屿,他们李家严格保密,家族中只有少量的人知道。如果无法获得军舰,那也只能请造舰大匠,增加武装商船的数量,用数量碾压质量。只不过舰队船只太多,很容易暴露。………………………………褚盛送别李家船队,他买到明日中午的船票,前往缅甸总督府,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京城。他离家数年,越接近家乡,就越思念家人。上回接到家书,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不知道他是否已经成亲?年迈的父母,现在的身体怎么样?褚盛为了缓解思乡之情,他决定游览锡兰岛。这座岛屿的风光很美,地处热带。城中能常年看到草木绽放的景象。他骑着租的马走出城,看到乡野之间,到处都是集体农庄。嘴里说着不太熟练汉语的农民,他们劳作的同时,正在闲聊着坊间趣闻。褚盛没有打扰农民的劳作,他观察这里种植的作物种类。这里种植的粮食非常少,想一想就知道,它周围的地区,都是以种植粮食出名。锡兰岛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和各种蔬菜。粮食耐储存,蔬菜却不耐储存。锡兰岛处在航线的重要节点,船队经过这里时,船上的新鲜蔬菜储量所剩不多。锡兰岛种植蔬菜的收益非常高,根本不缺少销路。褚盛骑着马行走在乡间,他看到农田之中种植大片的茶树。他之前就了解,国内一些人想要把茶树,引种到其他地区。现在看来,这些人成功了。褚盛骑着马游览岛上的着名景点,他在傍晚时分,才重新回到城内。第二日一早,吃完这里的独特美食。褚盛带着师爷和侍者,登上运输公司的渡轮,踏上归途的最后一段旅程。他站在渡轮的甲板上,观察着这艘渡轮。,!这是一艘典型的明轮船,巨大的明轮实在是太显眼。船上有小孩儿好奇的指着明轮,他们想向明轮所在的方位走去。他立刻就被母亲抓住,边打边骂道:“娘和你说过多少遍,明轮附近很危险,绝对不允许靠近。你就在为娘身边,再敢离开为娘,我立刻把你锁到船舱之中。”乘客们正无聊,盼着这位母亲教育孩子。天气渐渐变得炎热,不时有乘客拿着船票登船。很快一名穿着船长服装的人登上船。他高声说道:“还有15分钟就会开船,海上风高浪急,请大家去船舱中休息。”褚盛跟随人群来到船舱中,这里不是一个个小单间,而是打通的活动室。里面有着座椅、食堂和阅览室。渡轮的汽笛声响起,它缓缓离港,向着目的地驶去。一名穿着长衫的说书先生,他一拍醒木,说道:“天南海北的父老乡亲们,我来给大家说段《三国演义》。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说书先生开始说书,这段《三国演义》说的趣味横生,正是火烧赤壁这一段。乘客们听的高兴,他们买杯茶,不同种类的茶价格不一样,比外界还稍贵一些,这相当于给说书先生的打赏。《三国演义》说完,有乘客起哄,让说书先生说点趣闻。说出先生临场不乱,他一拍醒木说道:“父老乡亲们,那我就说一段发生在东印总督府的趣闻。那里有一个奇怪的习俗,牛命比人命还重要。杀人有情可原,杀牛必须处死。当地人把牛当作神,每天对牛祭拜。他们喝牛尿吃牛屎,认为这是神明的恩赐。”这个奇闻说出来,船舱中的很多人都发出哄笑。褚盛听书的时候,他听到周围有读书人点评。他和几位气质相同的人相互吸引,渐渐凑到了一起。互相报了姓名,他们都是帝国的官员。户部官员蓝科说道:“印度地区我有些了解,我这次就是以私人名义考察印度地区。那里不只是崇拜牛,他们还有着严格的种姓制度。正是种姓制度的存在,导致印度地区的土着非常容易被统治。帝国只需要征服高种姓的人,就能轻松统治一大片地区。帝国在其他方向,都没有持续进行战争,就是要休养生息,消化之前的胜利果实。印度地区小冲突一直不断,就是为了以低烈度战争的方式,征服这个地区的统治。对于这个地区,帝国根本就不用投入太多的精力统治。我从古至今,就没见到过这种利于统治的土着。帝国征服的总督府,东倭总督府叛乱高达上千次,数百万人被贬为奴隶,卖到美洲和非洲的藩属国。交趾总督府叛乱接近一千次,两百多万人被贬为奴隶,为国内的铁路事业添砖加瓦。其他总督府,经常发生叛乱,频率没有那么高,但每年也有数十次。唯独东印总督府,这段时间一场叛乱都没有。朝廷开始还以为马蘅总督治理有方,把他调去东倭,结果这两地没有太大差别。朝廷多次派遣官员观察印度地区的情况,才发现这种情况。为了更好的治理印度地区,我们这些主动寻求外放的官员,经常需要前往那里考察。”褚盛听到蓝科说起种姓制度。他记得非洲那几个藩属国,就是把种姓制度改为国民等级制度。他之前还奇怪,是什么原因让这几个君主下定决心。原来是印度地区,已经为他们做出样板。:()明末逐鹿天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