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明末逐鹿天下TXT > 第389章 捷报入京(第1页)

第389章 捷报入京(第1页)

开元4335年(公元1638年),八月中旬。黄松文举人来到松江郡码头,他准备进京赶考这个时间进京,已经算非常晚。船只稍微耽搁一会儿,就会错过科举。黄松文没有办法,他刚刚拿下大华王朝的举人身份。必须等到礼部把举人印信发到他手中,他才能前往京城参加科举。黄松文选择非常准时的客船,大华快船公司旗下的渡轮。这种能装二三百人的大客船,每周都在松江府停靠,他从海口港出发,终点站是图们江港。这艘客船最大的优点,就是准时。黄松文囊中羞涩,只能选择价格低廉的客船。他出示购买的船票,顺利登上客船。从松江赶往天津,只需要五两银币,还包括食宿费用。黄松文很羡慕他堂哥的时代,进京赶考不用花一文钱。他堂哥五年前进京赶考,搭乘商人的商船,一文钱都没有花。前明进京赶考举人,乘坐的船只免税。很多商人,争相携带赶考的举人。新朝就没有这种好事,只能自己买票上京。黄松文观看着客船,这种明轮客船,因为能无视风向,可以随时随地出海。它已经渐渐取代风帆船,成为河流和海岸边占比最多的船只。民间都把这种船,叫做火轮船。海上的大型的明轮船,叫做大火轮,内河小型的明轮船,叫做小火轮。黄松文听到汽笛声,他看着大火轮烟囱冒烟。船只不需要风帆和人力,以极快的速度在海面上飞驰。黄松文看到这种景象,他心中不住的感慨。他经常看报纸,对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了解。但这是他第一次乘坐大火轮,真实的感受,报纸里根本描绘不出来。新朝建立之后,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必须要有一个大心脏,才能适应这个时代。大火轮很快在江苏苏州府港口停靠。客船会在沿途重要港口停泊,每到一个港口,有很多乘客上下船。黄松文无聊的在甲板上观望,他突然看到一个熟人。“博古兄,我是松文。”黄松文遇到相熟的人,魏达魏博古。他们之前,同属于南直隶的士子。魏博古脸色有些憔悴,他听到黄松文的招呼,立刻走了过去。这艘船上,他也就黄松文这一个熟人。黄松文好奇的问道:“博古兄,很久没有得到你的消息。我给你写信,也是泥牛入海,我还以为你家受到兵灾了。我为父亲守孝,之前几年没有参加科举。博古兄也是大才,怎么没参加之前的恩科。恩科录取的进士更多,考中的几率更大。看博古兄这身打扮,也是去京城参加科举。”魏博古一脸郁闷的说道:“家族当时没看清局势,站到大明这一方。为兄之前被关进大牢,前段时间才放出来。错过了恩科考试,只能先取得举人身份,再参加科举。”黄松文听到之后,知道魏博古也是取得举人身份,想要去京城参加科举。他们这种传统士子,很难第一次就高中。体验过一次科举,那就能有针对性的学习,为将来科举做准备。黄松文立刻安慰道:“博古兄本领极强,南直隶一分为四,获得的进士名额更多。我相信咱们一定会金榜题名。”魏博古兴致不太高,勉强说道:“希望如此,咱们所学的东西一朝荒废。想要金榜题名,这真是太难了。我这次进京城,只是想体验一下科举的氛围。”黄松文与魏博古聊了一会儿,他就回到自己的船舱中。透过船舱的玻璃,看着外面的茫茫大海。这是一条繁忙的航道,有大量的船只不断往来。因为明轮船太多,每艘船都在产生庞大的黑烟,航线的上空,都已经变得灰蒙蒙。最多的船只不是客船,而是上面放着大木箱的大火轮货船。………………………………海上航行近一个月,黄松文再次踏上坚实的土地,他身体都有些摇晃。黄松文按照堂兄教导的方法,他和魏博古两人来到天津火车站。从天津火车站去往京城火车站,这是到达京城最便捷最便宜的方式。他们买完票,正准备进入火车站。火车站之中,迎来一群穿着土黄色衣服,背着步枪的军人。火车站的站长,很快来到黄松文等人身边。“几位客官,真的不好意思,您乘坐的那一节火车,已经被军方临时征用。我们将会给您换乘下一列火车,如果您着急可以免费乘坐火车,但只有站票了。”黄松文和魏博古对视一眼,他们两人都选择站票。他们进京已经够晚了,再耽搁时间,住宿的客栈都找到。黄松文心中更开心,只是站一会儿,就能省下一两银币,这简直是太合算了。,!基本所有旅客,都选择站票,他们被分散到各个火车厢之中。两人进入车厢之中,车内的旅客正在议论这件事。“这一队军人,怎么突然之间,征用一节车厢。”“一看你就是粗心大意的人,这群军人胳膊上的袖标,加上一些细节。他们明显是参谋部负责邮递重要军情的士兵。”“看他们的笑容,这应该是捷报。我记得送捷报,那不是骑着马,八百里加急入京。”“笨蛋,把马跑死了,它也没有火车快。有火车快速入京,方便又安全,谁还傻呵呵的骑马入京。”“哪位兄台见多识广,能否猜测出这是哪里的捷报。”黄松文听到他们的讨论,很多人都在猜测,哪里送来的捷报。他也跟着分析道:“大华除了核心省份,边疆之地依然没有稳定。北方不时会和蒙古部落发生冲突,西南地区也有土司作乱。但都是一些小规模冲突,都不用当地驻军出手,不会大张旗鼓的送来捷报。近期朝廷主要对南洋发起进攻,我猜测是南洋传递过来的捷报。”黄松文这个分析,获得了车厢内很多人的认同。“兄台大才,看您这身装扮,应该是进京赶考的士子。这个位置让给您做,咱们也沾一沾才气。”黄松文推迟不过,坐在这人样的位置上。他受到其他人的恭维,开始展露他的才能,分析军方攻占南洋之后,会对各地造成的影响。黄松文侃侃而谈时。车厢角落中,一名年纪比他稍长的读书人,用余光一直盯着黄松文,好像看到了稀世珍宝。火车快速在轨道上疾驰,很快来到京城。火车上的所有人,在乘务员的指导下,有序下车。参谋部邮递司的传令兵,骑着快马,把重要捷报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大都督府。总参谋长李凤鸣,看到这份捷报。这是南征舰队统帅陆远山送来的捷报。南征舰队已经消灭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占领了马六甲海峡和爪哇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南征舰队已经达成战前既定的目标。李凤鸣正在阅读捷报,大都督府副都督苏熊和海军部长李青木。他们两人一前一后,赶到李凤鸣这里。苏熊走进屋内,立刻用他那粗大的嗓门询问道:“这是陆远山他们送来的军报吗?【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陛下非常关注南征舰队的情况。到底是赢是输,一点都不痛快。”苏熊刚说完,李青木也走进房间内,他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李凤鸣。李凤鸣看着二人紧张的模样,他把捷报递给二人,同时说道:“这是捷报,我军获得胜利,伤亡不大。”苏熊简单的帮看捷报,他哈哈笑道:“捷报好,我这就放心了。”李青木从苏熊手中接过捷报,他仔细阅读陆远山写的这份捷报。海军整体伤亡不大,却取得了极为辉煌的胜利。他之前一直担心海军,刚成立没几年的海军,能否应对西方人的挑战。随着大华和西班牙交流增多,他们这些将领,也掌握了很多西方人的知识。没有人再把西方人当做蛮夷,这些人的实力很强,特别是他们最擅长的海军。陆远山取得胜利,李青木就完全放心,这证明海军的发展,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军舰的强大,可以弥补士兵训练水平的不足。李凤鸣等到李青木阅读完捷报,他提议道:“我们立刻去见陛下,告诉陛下这个好消息。”他们三人一起入宫,求见苏河。苏河听到太监周方志的通报,苏熊、李凤鸣、李青木三人一起求见他。他立刻就知道,前线出现大问题,不是大胜就是大败。苏河看到他们三人,这三人面带笑容。他明白这次是前线取得大胜,三人来给他送捷报。苏熊等三人行礼之后,他们把捷报通过周公公递给苏河。苏河翻开捷报,这是陆远山汇报南征舰队取得胜利的捷报。他看完之后,激动的说道:“好,这真是太好了。”大华王朝是典型的陆权国家。但今后能作为大华王朝的对手,都是西方正在崛起的海权国家。掌握马六甲海峡和南洋地区的岛屿。华夏本土将不会受到来自南方的袭扰。东方有鲸海府和倭国,南方有南洋地区为华夏抵挡来自海洋的危险。大华王朝战略安全,将会得到充分的保障。本土可以一直处在和平的状况下,休养生息,安稳发展。南洋地区也是一块宝地。大华王朝大量的底层百姓,还在饥饿线上挣扎。天气稍微有些波动,就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大华王朝现在最缺少的东西就是粮食和油料。,!人每天摄取充足的食用油,就能减少很多粮食的消耗。现在就是普遍缺少油,壮劳力每顿饭,都要吃三四碗。不摄取这么多的食物,他们无法满足一天劳作,身体的消耗。南洋地区水稻一年三熟,还有热带特产棕榈油。这两种东西,就能让大华百姓处在温饱线上。百姓非常好统治,只要让他们吃饱饭,生活有希望,没人会选择造反。苏河放下捷报,他吩咐道:“南征舰队打得非常好,他们驱逐了来自西方的殖民者。为大华王朝扩土千里,这些地方可不是穷山恶水,他们都是良田。立下这么大功勋,不可不赏。所有军官晋升一级,功勋卓越者按其功劳提拔。皇家海军第一舰队总督陆运山封为镇海侯。”皇家海军第一舰队和第三舰队将领都有封赏。苏河封了一名侯爵,三名伯爵。他看着李青木吩咐道:“南洋战事彻底结束,海军整理好立功人员的名册。朕按照将士们的功劳,对他们进行封赏。”海军部长李青木战起身,他鞠躬行礼之后,说道:“请陛下放心,海军部一定会认真统计功勋。”李凤鸣在苏河吩咐完之后,他请示道:“启禀陛下,我们海军主力全部放在南洋地区。第一舰队和第三舰队,组成南征舰队,消灭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第二舰队在吕宋岛附近,牵制西班牙人。随着朝廷开海,大量的船只出海。这也让海盗非常猖獗,海岸警备军只能剿灭近海的海盗,对远海海盗,他们也无能为力。战争已经结束,如果陛下没有扩大战争的想法。微臣建议让海军舰队返回。还有跟随海军行动的陆军第九军,他们在这次南征作战,没有取得太大战果。两广地区较为稳定,越南处在战乱之中,也没有能力北侵。但毕竟是边疆地区,没有兵力值守,这也比较危险。”苏河走到乾清宫墙边,他注视着南洋地区的地图。思考了一会儿,这才吩咐道:“南洋地区确实没有留下三大舰队的必要。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已经被消灭。只凭借吕宋岛的西班牙人,都没办法撼动三大舰队之中的任何一个。第二舰队和第三舰队,命令他们返回。同时抽调第二舰队和第三舰队精锐军官,组成第四舰队,负责原先第一舰队的防区。第一舰队留在南洋,母港是澹马锡和巴达维亚。”李凤鸣和李青木,他们听到苏河的吩咐,都在纸上奋笔疾书,记录着苏河吩咐的要点。李青木边记边露出微笑,陛下对于海军发展,一直是非常支持。海军又多出第四舰队,这可是几万人的海军名额和数十条军舰。海军只要再扩张几次,规模就能比上陆军,他们海军与陆军实力相当。苏河继续吩咐道:“朕与众位爱卿,之前就达成一致。打下南洋,暂时不把它收为本土。南洋地区有大量的土着和混血儿,直接收为本土不妥。本土不会有例外,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这不利于我们继续掌控南洋地区。南洋地区不是本土,那也不适合本土制度的军队部署。成立南洋军,任命莫云豹为军长。第九军调离南洋,重新镇守两广地区。”李凤鸣听到陛下这个安排,他眼睛一亮。莫云豹麾下的屯垦兵团,在陛下崛起初期,立下了很大的功勋。当时陛下打下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有很多土司只是名义上服从。屯垦兵团就负责镇压土司作乱,它类似于民兵和官府的合体。随着大华王朝制度的完善,皇家陆军、皇家警备军和民兵三级体系的建立。大华王朝收复各个土司和部落,派遣流官管理当地。屯垦兵团地位越来越尴尬,它所属的权力,被当地官府和民兵不断侵蚀。李凤鸣认为,不出几年时间,屯垦兵团就会消亡。陛下应该是也看出这个问题,他直接把屯垦兵团丢到南洋地区。屯垦兵团的性质,正好能配合南洋总督府,治理好南洋地区。苏河平复他激动的心情,吩咐道:“周方志,让通政司通知内阁等相关官员,朕要召开御前会议。”前方的将士用命打下南洋地区。苏河身为大华王朝的皇帝,他有责任制定完善的政策,守住南洋不失。:()明末逐鹿天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