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出来,徐慧一副被敷衍了的神情,她手里拿着书卷蹙眉不语。张阳只好道:“太府寺近日在研究作物,茶叶一道可以借徐氏来培植,如此地方老农为官府效力,东海徐氏便是我们太府寺的联络人。”朝中太府寺要培植茶叶种植,只要朝中肯批复,有了地方官府出面,再有东海徐氏来联络,由骊山配合。如此一来徐氏便名正言顺可以收购山地,也可以为地方官府作出效益,一个几方共赢的局面就此形成了。徐慧点头,“如此一来倒是方便许多。”“东海徐氏以前就是高门望族,如果往后茶叶买卖做大了,往后家中子弟再也不能参与科举与仕途,这是对朝中的承诺,当然了徐氏不只是商人,更是茶农。”徐慧干脆坐下来,将纸张在桌案上铺开,记下这些话。她搁下笔又道:“师父这话是交给朝中的一个承诺?”“那是自然,朝中自然明白茶叶的巨大收益,当今陛下也明白,若想要发展还有太府寺的支持,自然需要承诺,家中子弟不再参与仕途不再参与科举,这是一个保证,保证徐氏往后成为茶叶大户之后,不会成为世家。”徐慧与小武不同。小武已经被长孙皇后收为了义女,她自然不能再从商,可徐慧不同,相比来说徐慧的选择可以更自由一些。还有骊山帮着她,徐慧在东海以南种植茶叶,应当会很顺利。张阳走入自己书房,李玥正在收拾着这里,“夫君要找什么?”“我之前的地图呢,我记得有几片地特别适合种茶叶来着。”李玥侧目看了眼还在屋前端坐的徐慧,她小声道:“夫君打算帮慧儿了?”在自己的书架上找了好一会儿,总算是找到了一张图,这张图是自己所画的地图,比之现在官府所用的地图更细致,现在外交院所用的地图就是这一类。张阳回话道:“既然她的事业也是咱们家事业的一部分,我自然要帮忙。”李玥莞尔一笑,“有劳夫君了。”“也没什么的,太府寺应该做的事情,再者说茶叶种植的工作也是作物多样性的重心之一,我总不能光期盼没有行动,对中原有好处的事就算是放在太府寺也是义不容辞。”拿着地图,张阳重新坐下来,在地图上画下几个圈,“在苏南,江南东道,沿海岭南也有几块地,那些土地适合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种植,降雨量与土壤也很合适,虽说我不能圈出特定的几块地,不过你按图索骥,大致在这几片地寻找茶叶种植的所在会事半功倍。”李玥端来的茶叶,便扶着腰站在一旁,也仔细听着。徐慧好奇道:“这些也都是太府寺的卷宗记录的吗?”闻言,张阳稍稍一愣,这些地方本就是高品质茶叶的高产地,总不能说自己上辈子知道的吧,咳了咳嗓子解释道:“对对对,这些都是太府寺的卷宗记录的,其实太府寺的卷宗很厉害,中原南北作物记录都很详细。”有了师父的指点,徐慧记下了不少的话语,更是将师父画出的几块地记下。“多谢师父指点。”张阳摆手道:“不客气,你本是我们的弟子,该有的指点自然是不能少的,你大致写一个方案与相关事宜的筹备,与你老师再好好商谈一番。”徐慧重重点头。接下来的事情,交给媳妇与徐慧去谈,张阳匆匆写了一份奏章,郑公说的嘛要多写奏章,陛下广开言路,要多与皇帝交流,甚至还要与皇帝多叫板。张公瑾是自己的老师,李孝恭是长辈,而郑公是一个值得自己学习的朝堂前辈。确实是一个为人处世的好榜样,张阳写下一篇奏章,便让婶婶安排送去长安城。太府寺的奏章到了门下省之后,很快就送到了中书省,朝中对太府寺培植茶叶的事没有太多的议论,太府寺的奏章也送到了陛下的面前。李世民也希望自己的茶叶越多越好,今年的新茶还是骊山送来的,也亏得玥儿懂事,每年都会给送来足够一年喝的茶叶。皇帝也会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让东海徐氏来培植茶叶是太府寺的策略。这个策略又是张阳写的。李世民想要拒绝都不太好意思,只好先写了准许,让人送回骊山,又召见了徐孝德。等徐孝德听到这消息也是有些意外,早就听说慧儿说过要种植茶叶,没想到这件事还会联系到太府寺,甚至会到陛下面前。本以为就是种点茶叶的小事而已,还能让太府寺写奏章?徐孝德走入甘露殿,躬身道:“陛下,此事都是家中妻子在安排,臣也不甚清楚,待臣回去问个明白,来向陛下请罪。”李世民颔首道:“请罪倒也不至于,太府寺要做好作物培植,现在张阳一直都在办此事,若是你们东海徐氏可以帮助太府寺也算是为社稷出力了。”“为社稷,臣自当义不容辞。”,!李世民又将奏章递给了他,“奏章说这是你们东海徐氏的承诺,朕想过你们徐家也是江南东道一片的望族,如此承诺也不知是不是你的想法。”双手接过奏章,徐孝德疑惑着打开看着其中内容,随后便皱眉不解迟疑道:“这是……”李世民颔首道:“这是张阳递来的奏章,朕想着如此大的事,你应当知晓。”一家望族说以后族中子弟再也不入仕途,这种事情未免太大了。女儿的主意越来越大,这哪里是自己会做出来的决定。徐孝德连忙行礼,“陛下,待臣与家中亲眷商议之后……”李世民笑道:“不着急,如此重大的事情你们家里确实该好好商议。”且不说往后的事,就说家中子弟再也不入仕途,这种事几乎是断绝了东海徐氏往后的门第,如此还怎说自己是东海的望族。更不要说有以后了,徐氏一脉已经落寞,当年慈源侯徐文整辛苦支撑起了徐家,到了徐孝德手里现在不过是一介御史,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些起色,自然不想就此断绝了将来。徐孝德心中百般猜想,不知其中缘由,也只能去问骊山。既然奏章是太府寺的,也是张阳亲自写的,这便要去骊山问问。宁静的骊山,在村口的北侧,有着一亩田地,这亩田地中种着不少的瓜果蔬菜,为的就是希望骊山培植作物能够让外人看见,这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太府寺要实行作物多样化,将各种瓜果都种在这里,如此一来便是太府寺的成果,可以让更多的附近的乡民看到。从太府寺的角度来看,中原的粮食这几年丰足,如此一来也要扩大作物的多样性。有的瓜果可以在旱地上种植,就算是到了干旱的时节,也有作物可以吃。作物的多样性既能保证有丰富多样的口粮,可以提供人们所需要的营养,又是一种粮食储备安全的必需行为,作物越发单一则越发危险。一旦遇到灾年单一的作物收成不好,会有很多的连锁反应,甚至会导致时局动荡。这就是在气候尚好的这几年,骊山主张多种麦子的原因,而黍米骊山很少种植。小麦的产量一样不低,而且更容易保存。上官仪刚从外面回来,他又去了周边几个乡县查看作物的种植情况,有三个乡县响应得不错,另外几个颇有一种应付的架势。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要问起来各家都有各家难处。正来到骊山村口,上官仪就见到了等在这里的徐孝德,“徐御史,今日怎么有闲情来骊山了。”徐孝德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有些事情想来问问县侯,已经告知这里的侍卫。”村里的侍卫都是魏王殿下的人,这些侍卫行事向来散漫,等他见到县侯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上官仪又道:“徐御史且随在下一起入村便好,不用在村口等着。”“如此也好。”徐孝德这才走入村子,“其实这里的侍卫与老夫说了,说是慧儿就是县侯与公主殿下的弟子,可以随时入村,但老夫总归不是骊山的人。”上官仪无奈摇头,“徐御史与在下入村,稍坐片刻说不定就能见到县侯。”徐慧像是早就准备好了接受父亲的责问,得到家中家父来了骊山,便与师父一起相见。来到村子里的一处田地边,上官仪正在忙着给葡萄整理支脉,如今的葡萄还没完全长开,今年的夏天说不定能有收获。现在葡萄的苗木长得不错,也都长出了嫩芽,看着很是喜人。张阳带着徐慧走到近前,此刻的徐慧穿着一身淡蓝色的衣裳,装束很简单,与李丽质一样喜欢束着马尾辫,发髻干净利落,看着很干净,也很精神。笄礼之后,她很少再去穿襦裙,就像是小武与丽质一样,如今时常练习骑射,穿着更像男子。先是看看站在张阳身侧的女儿,徐孝德拿着奏章低声道:“县侯,这是何意。”徐慧连忙上前一步,“爹爹且听女儿解释。”徐孝德在自己女儿面前不好发脾气,这个女儿很优秀,也很有能力,在才学甚至做父亲的都跟不上女儿的想法,只好沉下心听着。徐慧笑道:“爹爹,自古以来名门望族皆以取仕为己任,振兴门楣,可爹爹不要忘了,如今天可汗主张科举,如今朝中选用官吏,一直都是经过科举进士及第,不论将来门第有多高也要经过科举才能入仕。”徐孝德正色道:“老夫自然明白。”徐慧点头又道:“女儿想过,借骊山可以使家中多一份产业,让家中子弟再无衣食之忧,而太府寺也正需要培植茶叶,如此一来江南东道培植茶叶与太府寺的作物培植不谋而合。”徐孝德拿出陛下交给自己的奏章,“这么大的事情你该和家里商议的。”闻言,徐慧低头索然一叹,眉宇多了一些忧愁,“爹爹,难道我们还要走世家的老路吗?一直以振兴门楣为己任,可如今陛下是如何对付世家的?”,!把握一个时代的信息,把握这个时代最前沿的脉络,便是走在很多人的前面。徐慧心里很清楚,如今天可汗一次次给世家施压,将来东海徐氏还要再起复,就不能与那些高门豪族那般继续取仕。只有放弃了仕途才能让皇帝放心,不论后世皇帝是谁,一个手中只有银钱的种茶叶大户,谁都会:()我岳父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