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由对此人多了一份重视!
赵文先脸上却没有自得之色道:“《练兵纪要》这本书,是当年燕王在6家军中所写。”
“全书共分为正书九卷和杂集六卷,内容详尽地记录了兵员的选拔、队伍的编制、士气的振奋。”
“从如何组建军队,到如何训练成军,再到如何制定作战策略,书中都有详细的记述。
“当年我读完此书时,6家军还在和北风作战,我便断定,拓拔术遗必输无疑!”
当年6家军和北风之战实在吹的神乎其神。
什么八千破十万。
似乎都成了“野史”不可考究!
宇文璃浅问道:
“这是为何?”
赵文先有些敬佩道:“我实在想不出能能写出此书者,天下何人能胜他!”
有些意外的回答!
宇文璃浅忽地心念一动,悠然问道:
“依赵先生之见,若韩国与燕地交战,战局又将如何演绎?”
此言一出,杜诲也有了兴趣。
毕竟,白马盟约即将落幕,四海之内,或将风起云涌,大战一触即。
白马盟约马上结束,天下有可能迎来一场战乱。
赵文先沉吟片刻,目光掠过那尊静默的雕像。
初则颔,旋又摇头,终是长叹一声,未一言。
侍女有些不耐,自得道:
“韩国胜出,自是无疑。我邦国力强盛,民众殷实,已有八十万雄师枕戈待旦,何惧区区燕地?就算是乾元也是无惧。”
赵文先却似未闻,未置可否。
他眼神渐黯,忽而转身,告辞径自离去。
宇文璃浅望着赵文先离去的方向,心中充满了疑惑。
突然的离去!
杜诲见此温言抚慰:
“璃浅,你也莫怪他。他心中自有他的苦衷。”
他对宇文璃浅的称呼,已悄然间多了几分亲近。
杜诲道:“这其中还有一桩鲜有人知的隐情!”
杜诲缓缓叙述:
“昔日,文先欲辞别白鹿书院,踏上归韩国之时,遭到重重阻碍。尤其是已经是将军的吴乘风更是一纸奏疏,言其之才。”
“一人可当十万雄师,若任其归韩,必为楚国埋下无穷隐患。”
“最后逼其做出承诺,回国之后终身不出一言,不献一策,白鹿书院为担保才让其回到韩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