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38章番外o2【镜子】(感谢盟主楓丶潇潇的厚赏)
初秋时节,艳阳高照。
西北某处田间地头,农夫们正在辛勤劳作。
金黄色的麦浪随风轻摆,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麦杆,和农人们满是汗水却又带着笑意的脸庞交相辉映。
这片土地是泾河上游不太多见的平原,素有西北粮仓的美誉,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占当地人丁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只拥有极少数的田地。他们极为辛劳地在肥沃的土地上耕作,收获的粮食却属于那些乡绅豪强,往往累死累活一年下来,一家人的口粮都没有着落。
更不必说还有名目繁多层出不穷的摊派和徭役,再加上景廉人时不时要抓壮丁承担各种艰难的活计,百姓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连惨不忍睹都不足以形容。
在这样的现实环境里,天公再作美、收成再丰厚又和普通百姓有何关系?
一直到五年前这种情况才生改变,随着当今天子率军赶走景廉人,收复丢失二十年的江北故土,继而推行各种济民仁政,百姓们才有了一丝生活会更好的希望,至少他们分到属于自己的田地,官府也在尽力帮助他们度过最初的难关。
一晃便是五年多过去,当今天子攻灭北方的景国和代国,彻底一统天下,又顺理成章地受禅登基,建立大秦王朝。
按照常理而言,这种风云变幻的大事和百姓没有太大的关系,但他们依然在听闻之后欢呼雀跃,因为这就意味着朝廷的政策不会变化,那位英明神武的天子一定会继续体恤他们这些普通人。
事实亦是如此,今上登基虽然才大半年时间,便有好几道富民国策相继颁布昭告天下,连东庆府临川县杜家村的村民们都从官差那里了解得一清二楚。
时局一片向好,谁还不会努力劳作?谁还会叫苦埋怨?
正午时分,一辆普普通通的马车出现在村外的土路上,除了驾车的车夫,旁边还有两名骑士跟随。
马车缓缓停下,一位衣着简朴的老者走下来,他站在路旁望着田地里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午休的农人,静静地看了一会。
村民们自然也瞧见了这个陌生的外乡人,从对方和那几位随从的气度判断就知道不是普通人,但村民们并未显得大惊小怪,只是略看了几眼就继续有说有笑地忙碌着自己的事情。
距离土路最近的一片麦田里,一位身穿短打衣裳、脚下踩着一双葛布鞋的老村民提着自己的农具,笑呵呵地走到土路上,对那位陌生的老者说道:“贵人莫非是要问路?”
老者端详着这个和他年纪差不多的村民,见其脸上沟壑丛生,但身子骨颇为硬朗,眉眼之间没有丝毫沉郁之气,遂温言道:“多谢老丈,余非问路而停,只是路过而已。”
村民便是杜旺,今年已经五十六岁,虽说和以前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因为四年前那次奇遇,他已成为这一带不大不小的名人,莫说杜家村的里正杜获,便是临川县的知县对他都颇为礼敬。
杜旺秉性老实厚道,并未因此招惹是非,依旧安安分分地过着自己的日子,凭借一手好农活打理属于他自己的四亩良田。
若说唯一的变化,大抵就是他胆气壮了一些,遇到过往的生人也敢主动打个招呼。
他抬头看了一眼正午的烈日,对面前的老者说道:“这会日头毒着呢,贵人要是不嫌弃,去老汉家里坐一坐喝口水吃点东西,等晚一些再赶路。”
老者微笑道:“那便叨扰了。”
一行人前往就在一里多地外的杜家村。
路过的村民和善地打着招呼,但也没有太过在意这几位陌生人,他们自然不知道杜旺身边那位衣着简朴的老者,曾经是朝堂之上领袖百官的重臣,前齐左相薛南亭。
入村之后,薛南亭细心地观察着村内的环境。
就像他这一路走来所见的大部分村落,杜家村同样只有一条主路,虽是土路却修得很平整,而且路上比较干净,几乎看不见牲畜粪便。
杜旺似乎知道薛南亭在想什么,爽利地笑道:“这是县太爷派官差来说了很多次的结果,说是牲畜们随地拉屎撒尿容易让人生病,要我们尽量把牲畜圈养起来,不能让它们随便乱跑。”
薛南亭虽然不精医术,可他的亲叔叔是当世名医,而且他知道新政中这一部分的政策本就得到薛怀义的肯,因此点头道:“这个确实很有用。”
“不单是这样。”
杜旺感慨道:“还要我们多烧热水喝,说是喝冷水也容易得病,要不是现在朝廷收的赋税比以前少,谁家舍得天天拿柴火烧热水?再有就是洗澡勤快些,还好现在天气热,拿凉水冲一冲也没事。”
薛南亭不由得陷入沉默。
他一生沉浮宦海,又当了不少年的宰执,十分清楚何谓官场规矩,朝廷制定的政策再好,下面府县的官员未必会老老实实地执行。
然而这大半年的时间里他走访各地,即便现一些官员仍然存在尸位素餐的现象,大体上却是欣欣向荣的局势,由此可见新政中的考成法和养廉法都在挥作用,6沉亲自构建的监察体系更是居功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