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也不必在奖赏这块,耗费太多的钱财。刘伯温第一个站出来,表达不满。“启禀殿下,微臣认为,周大人前去,不太合适。”朱标凝眸:“哦?为何?那刘大人可有更好的人选?”“周大人一直在朝中为官,家在江南,根本就没有去过西北,对于西北也是不熟悉的。西北那地方,必须要有当地官员协同处置,才能处理得好。微臣听闻,这周大人的身体,也并非多好。”言下之意就是,没有经验,身体也不好。朱标颔首,觉得刘伯温的话有点道理。这时候周楠站了出来。“启禀殿下,微臣认为刘大人的话有偏颇。”他要不要去,那是他的事情。可是别人,不能阻止他去。刘伯温回眸,对着周楠做了个请的姿势。“既然周大人有意见,那便说出来吧。”周楠:“下官的意见倒也并不复杂。只是刘大人也看到了,下官在朝廷为官多年,虽说是没有做出丰功伟绩,倒也是为了百姓做了那么点贡献。殿下乃明智之人,怎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呢?”言下之意就是,你的思想过于狭隘了。刘伯温反问道:“你就算做了那些又如何?依旧是掩盖不了野心,掩盖不了你的本质。而你的本质,大家都是知道的。”说着他回眸看向大家。你们来评评理,我说的可有错?朱标也只是静静的看着。这种情况,他可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掺和的必要。其他大臣在这种情况下,可是不敢乱说话的,只能尴尬的笑着。这等情况,一旦说错话,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别人是什么样的心态,他们是管不了的。但在这种时候,就千万不能犯错。大臣们不说话,刘伯温继续往下说:“有些事,虽说他们没有开口,可是本官相信,在你的心中,是有一杆秤的。本官不想和你多纠缠,但,你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大家都能看得清楚。”“哎,好了。”朱标是时候说话。“既然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那在这个时候,孤也说上两句。”他的开口,让大臣们都认真的看了过来。“首先。”朱标不疾不徐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周大人为何人,其实不必说得那么明白。有些话,过于明白就过于伤人,大家都是朝廷的官员,实在是没有必要这样。另外,这开仓赈灾,看似是美差,也是苦差。哪怕是什么都不明白,到底也是为官多年的,朝中事务是如何处置的,周大人自然明白,也有自己的手段。”咱就是相信他的手段,所以才愿意给他这么个机会。若是他能掌握好这个机会,那未来绝对是很好的。可若是他掌握不好,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那就得再看看了。这话一出,刘伯温就明白了。只是,殿下这么做,是不是太过冒险了?刘伯温抬眸看着朱标。朱标还是那样子,嘴角的笑容是一如既往的淡然美好。就好似他已经把所有的事情都控制在自己的处理范围内了。也是。刘伯温暗自苦笑。殿下是什么人啊,殿下若是没有点本事,根本就没有资格站在这里。他又何必担心那么多呢?在朝为官那么多年,什么事情都是看过的,什么人也是了解的。刘伯温点点头,什么都不说了。朱标看到刘伯温这样子,稍稍的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刘大人是不会计较了。其实也不是觉得刘伯温争论是什么错事,只是他的争论,到底带来不了想要的答案。还会因此得罪旁人。都那么大的岁数了,实在是不必因为这些而再去折腾。“其他可还有意见?”其他大臣自然是不会有意见的。大家都非常的默契。看到这一幕,朱标满意的点点头。就知道这群家伙是不会有意见的。“那没什么事,就退朝了。”“微臣恭送殿下。”朱标起身,潇洒的离开。他回到了东宫。到了东宫后,他宣来了夏元吉。“去国库看看。”在路上,夏元吉跟朱标说了现在国库的情况。确实是很不好的。基本上就是,要什么,什么就是没有的。这让朱标很是不明白。“孤掌管朝政也有那么多年了,制度一直都是一样的,百姓也该安居乐业了,可为何,还是没有那么多银子。”你身为户部尚书,就该清楚,没有银子,这意味着什么。夏元吉苦涩的笑了。“殿下,您所说的,微臣怎么会不明白呢?只是奈何,哪怕是明白,好多事,想要顺着自己的心来,都是困难的。”“呵呵。”朱标冷笑两声。“你顺着自己的心来?是不是孤的耳朵有问题?”夏元吉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他知道,自己这个话错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微臣知错,请殿下责罚。”“孤没有责罚你的意思,起来。”“谢殿下!”“孤只是觉得,以你如今的身份,是应该为了朝廷,而不是顺着自己的心走。个人的利益在朝廷利益,在百姓利益面前,都显得太弱小了。”在这个位置上,就要做这个位置应该做的事。夏元吉颔首应下。他知道殿下的话是有道理的。也并不是觉得,殿下不该说这些话。只是奈何,他也只是一个寻常人。为了朝中事务,自己已经付出了不少。倘若要再付出,那就是自己的命了。殿下不会不知道。只是殿下不:()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