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还像以前,大家为了争夺各自的利益,在廷议朝会上演恶狗争食,皇上一个都不给你们。
新党领袖原本当仁不让的是胡宗宪,自从他中风后,大家公认是谭纶。
不过随着大佬们逐渐变老,新党新一代的中坚力量,分别团结在王一鹗和潘应龙的身边,形成了两大派系。
王派跟军队和勋贵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大家都认为王一鹗是将来接替胡宗宪和谭纶的最佳人选。
潘系跟少府监,跟工商实业集团关系非常密切。
大家都认为,潘应龙以后可能会执政内阁。
但是现在一切都还不是定数,需要争的大家还是要卷着袖子去争。
这一次百官大调整,新党内部既有争斗,也有团结,毕竟还有谭纶在上面压着。几位老一辈大佬,中生代大佬王一鹗和潘应龙等人,互相之间也没有什么杯葛怨恨。
“千鹤,你继续说。”
“府尹,属下把许维桢的话,在心里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方天官接任霍公的机会最大。如此一来,吏部尚书不就空了吗?
所以属下猜测,皇上会不会让王督接任吏部天官?”
“不可能!”潘应龙斩钉截铁地说道。
“为什么?”
潘应龙转头看着南宫冶,指着沈万象说道:“南宫,千鹤好歹也是你半个学生,你给他开开窍。”
南宫冶笑着说道:“好。海公出掌御史台,有心人大家都有数的。海公什么脾性,大家心里更有数。
以前张相的考成法,只是给百官立规矩。今后海公出掌御史台,就是手持钢鞭铁锤,要让百官守规矩。”
形象!
想起海瑞那张黑脸,问心无愧的沈万象心里也哆嗦了一下。
“王一鹗再出任吏部尚书,那真是不给大明百官们一点活路了。”
海瑞眼里容不下一点沙子,而王一鹗可是真敢杀人的。
这两人一个负责监察百官、弹纠官纪;一个负责考成百官、迁黜铨政。对于大明百官来说,就等于黑白无常上门。
一个在前面拿着放大镜找茬;一个在后面拿着大砍刀,找到茬了就是一刀。
真的要官不聊生了!
现在也不是隆庆年间和万历元年。
而今的大明官员队伍,经过考成法等多次锻打淬炼,算得上一支合格能用的队伍,也能勉强应对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展。
请海瑞上神台,弹压四方鬼祟,完全够用了。
可要是把王一鹗这个杀神也摆上去,这支好不容易才锤炼出来的官员队伍,可能会被锤散。
适得其反!
明白了这个道理,沈万象马上猜到:“王督会出任刑部尚书。”
潘应龙和南宫冶点点头。
沈万象又问道:“那皇上会让谁接任吏部尚书?”
潘应龙和南宫冶笑而不语,有小吏在门口禀告。
“府尹大人,通政使曾大人求见。”
“这么晚了,曾三省有什么事找本官?”潘应龙诧异了一下,随即说道,“快请进来。”南宫冶也叫来杂役,把桌子上的饭菜都收拾干净。
过了一会,曾省吾被带了进来。
见过礼后,曾省吾瞥了南宫冶和沈万象一眼,说道:“潘府尹,张相托学生给你捎来一句话。”
潘应龙右手随意指了指南宫冶和沈万象,“三省兄但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