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之劫第一次来倭国时惊呆了。
稍微有点身份地位的当地土绅家里的银器物随处可见。
可丰富的银矿资源在他们手里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
调查了一段时间后薛之劫搞明白了。
丰富的银矿资源之所以未得到很好的运用是因为倭国的资源实在太贫乏了。
粮食是硬通货,银子反而用的少。
在大唐就不一样了。
在大唐,银子是一种仅次于黄金,属于朝廷监管的高级的货币。
在各种交易里面是大唐收税的基本依据。
大唐那么多商队,每年都有那么多异国商队来长安做生意。
他们的钱在大唐是花不出去的,需要兑换。
东西两市有柜坊。
各种商队到长安后需要到柜坊去兑换钱财。
柜坊给你一坨刻着“标识”的金子和银子。
你拿着金子和银子去买货。
同时,你货物的税钱也完成了。
卖出货的掌柜会把这一坨刻着“大印”的金子或银子拿回柜坊换取铜币。
这时候柜坊就能根据钱财的多少扣掉税钱。
所以,勋贵买东西就是给印有家徽的金叶子或银叶子。
事后掌柜的会把这些送回去,去管家那里领钱。
(ps:说的比较笼统,只能讲一个大体,其实涉及货币的流程是很复杂的,古人的智慧很厉害的,尤其是朝廷部门,真要玩货币战,藤壶族简直就是小孩。)
没有人会傻到大宗货物去用铜钱交易。
一贯铜钱约莫六斤多。
真要这么做,你买卖的时候得找几十个壮汉扛钱。
有压迫就会有反抗。
倭奴的百姓其实也有爱国的。
矿山上时不时的有倭人举着竹竿起来反抗。
才吆喝一嗓子,那些充当看守的倭奴人就冲了出来。
一锤子捶翻,然后拖着离开。
直接扔到大海里面。
倭奴人管倭奴人,薛之劫把他们分了等级。
在他们中间悄然种下了仇恨。
如今已经不可以调和了。
管理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地位是不会管矿奴的死活的。
他们也吃过当矿奴的苦。
是不会再去当矿奴的。
“大郎,要准备吃饭了!”
随着侍女的呼唤,薛之劫从遐思中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