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假期头一天,来的游客并不算多,但百十个总是有的。
老板娘笑逐颜开地看着大水杯一个一个卖出去——如无意外,就算自己带了杯子,到底还是要买个更大的。
今天一天还没算挖野菜呢,光卖杯子都赚了千把块,这哪里是她一个乡村小卖部敢想的营业额?他们村支书可真是个能人啊!
这假期有5天,要是每天都这样,该多幸福啊!
小祝支书捧着茶杯笑起来:“也不一定,今天玩的好的,可能过几天还来。还有些年轻人会上网攻略,看过的估计都自己带水杯了。”
所以啊,大水杯能卖,但想要跟今天比,可能会小小波动一下。
老板娘只遗憾了一瞬,很快又高兴起来:“再怎么着,光这个一天也能挣5oo吧?他们去老宋家采茶也没这个数呢,我反正满意!”
满意就好。
这百十人大约有四十多个家庭,总共买了小一千斤的蔬菜,最便宜的莴笋等6块钱,最贵的嫩豌豆35一斤,算下来,村里还留有人的家庭几乎都挣到钱了。
挺好!
小祝支书也精神大涨,回头去县里市里汇报工作当代表,自己脸上也有光。此刻再看看:
“婶儿,待会儿有老宋家的合作农户,就是那个田甜你认识不?她来卖草莓,在你家这门口卖啊。”
这里挨着小区的活动广场,停满了车子,待会儿大家想走都避不开,因此小祝支书才有此安排。要不是村里人的菜还是现摘更新鲜,她都恨不得把这里再留出一部分空间来集中摆摊儿了。
老板娘大手一挥:“广场又不是我的,随便呗。田甜那姑娘真不错,我记得以前跟周毛柱儿子相过?哎呀!这现在的男的,咋都不喜欢这种塌实肯干的小姑娘呢?”
小祝支书笑了起来。这种事儿全靠一个缘分,也不是说谁好谁不好,就一定能看上。再说她一个村支书,没事儿跟人家扯这种闲篇儿,回头让村民心里起疙瘩咋办?
她没接话,只默默喝茶。
“咋没看上呢?”停车场里有辆车上突然探出两个人来:“婶儿,你咋不接着讲?”
“对了祝支书,你刚聊天儿说合作农户卖草莓的,草莓好吃不?”
小祝支书笑了起来:“好吃!跟咱们的蔬菜一个品质——咦?”
她盯着对方从车里拿下来整理的塑料袋:“大姐,你这蒜苔哪儿来的?我们村里买的吗?”
“对啊!”游客母子俩还挺开心:“就你们扫码推荐的那个卖家,她家不是有莴笋么,我看蒜苔挺嫩的,就买了点……怎么了?”
小祝支书笑了起来:“这蔬菜品质有好有坏,好点的咱卖的贵些,要是普通的,就是普通行情,我怕你买贵了——这蒜苔咋卖的?”
她心里微微紧张,因为不是所有菜都是老宋家帮忙育种的,因此品质上区分就很大。
那这个蒜苔就不在他们的目录上,应该是村中谁家特意留了老蒜苗,春暖花开慢慢抽出来的嫩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