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跑谁是傻瓜!朱标转过身来,对着朱元璋又是一顿略略略,扭了扭屁股。然后,咻咻咻的跑了。那速度,是非一般的快。三两下就没影了。朱元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朱标跑没影。这心口的气,是更堵了。这该死的臭小子!行啊,这么厉害!咱就让你一直厉害下去。子时,朱元璋让李公公去传话,说自己身体不适,明日早朝由朱标主持。得知这消息的朱标第一时间就明白过来,这是郁闷的老头子给他的下马威。不过,主持就主持,不过一日两日罢了。正好老头子不在,朱棣以及百姓的问题,都可去解决。免得老头子在的时候,还要给他下绊子。很快就到了第二日。朱标来了以后,走到高处的龙椅前面,昂首挺胸义正言辞的同大臣们说,今天朱元璋不来上朝了。这朝廷有太子,可以没有皇上。大臣们都默认了。见大臣们都没意见,朱标点点头:“上朝。”“微臣参见太子殿下,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大臣们跪下行礼。垂眸看着殿内跪了一地的人。那整齐弯腰低下的头,是对他实力以及身份的认可。站在此处,有一种会当凌绝顶傲视群雄的感觉。这感觉……非同一般!朱标款款的抬起手:“平身!”“谢殿下。”所有大臣都起身。“这几日,你们呈上来的奏折孤都看了,大问题没有,琐事一堆。反而是地方呈上来的奏折是有那么一点意义。”他此话一出,大臣们面面相觑。谁都知道朱标此话的意思。可朝中不过就这些事。真正大事,想要处理好,可是需要付出不少代价的。刘伯温第一个站出来:“殿下,微臣有事启奏。”“讲!”“微臣年事已高,如今这朝廷,相安无事,百姓日子和美,微臣认为,自己可以告老还乡了。”朱标是如何都没有想到,刘伯温站出来,竟然是要说这个。他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刘伯温也能感受到随着朱标脸色变化后带来的压力。此时他告老还乡并非明智之举。虽说这朝廷在殿下的主持下,一派祥和,可大臣们到底是不爱多管闲事的。如此只要殿下和皇上不勤奋的体察民情,就会故步自封。“哎。”朱标发出叹息。刘伯温确实是年纪大了,想要告老还乡,也并无不可。只是这朝廷,还有用得着刘伯温的时候。思量了片刻后,朱标走了下来,来到刘伯温的面前。刘伯温面对朱标的到来,战战兢兢的。朱标伸手,拍在刘伯温的肩膀上。这一下,可把刘伯温给吓了一跳。“刘叔叔。”朱标换了一种更亲切的称呼。刘伯温心中担心,脸色也是诸多变化。他不知道朱标这般叫他,到底是为何。也不知,自己的奏请能不能被准许。“孤知道,您年纪大了。这朝廷,不过就这般,您有自己的心思,孤完全能理解。只是这朝廷,如今还没有到离开您的时候。”朱标看得很清楚。如今这朝廷啊,真正愿意说实话的,实在是不多了。其中为首者是刘伯温。一旦刘伯温告老还乡,这朝廷就少了一个无时无刻都说实话的人。朝廷不过是一个不大的圈子罢了。圈子里面,各自有各自的团队。为的,仅仅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并非朝廷的利益最大化。“啊,这……”刘伯温皱眉。他都说了要告老还乡,自然是不愿意留在朝廷。可殿下这般说,他是坚持呢还是不坚持。“平日朝中琐事居多,您上不上朝无所谓,但孤希望,您在发生大事的时候,能够在朝廷做一根主心骨。”刘伯温猛地抬头来看朱标。朱标对着刘伯温淡然的微笑着。那模样,云淡风轻又带着某种力量。“您若是想回乡,那便回去,想周游大明那便周游,朝中事务您都可不必管。但孤希望,您能够把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告诉孤,做孤的眼睛。”这下刘伯温再也没有拒绝的理由了。朱标说得如此言辞恳切,还为他免了后顾之忧。这以后,官位还在,事情却没有那么多了。对他而言,是最轻松不过的了。刘伯温赶紧跪下,以表诚心。“微臣一定尽心尽力,为大明鞠躬尽瘁,为殿下死而后已。”朱标满意的点点头。表现了自己亲民的一面后,朱标就回去了。扫了一圈后,他扬声道:“现在,回归正题。”房屋问题,这是他必定要解决的。而大臣们先前才拒绝过朱标,此刻也是差不多的意见。以钱塘为首的便站了出来。“殿下,微臣还是认为,此事万万不可。”“你所谓的万万不可,不过是因为阶级已经定下,不想破坏阶级罢了。只是孤不明白了,你为何高高在上,而那些百姓却要低人一等,做着粗苯的活儿,拿着微薄的铜板?”说到这里,朱标顿了顿,犀利的视线扫过在场的所有大臣。这眼神,凌厉到了极致,宛若带着杀人的光。大臣们深深的低下头,有些胆小的身体已经颤抖了,就怕被朱标抓到,狠狠的数落一顿。“嗯?”一个单音节的反问,带着强大的压力。落在众人心中,也落在了钱塘心中。他感觉,这时候自己站出来并非是妥当的。可都已经站出来了,也就只能撑着了。“孤是真的不明白,你们一个两个的,究竟和百姓有多不同。这朝中大事,你们处置了多少,又有多少功劳?还是说,平日里你们体察民情,为百姓鞠躬尽瘁,使得百姓赞扬称颂?”好像,都没有吧。你们就如同癞蛤蟆一般,孤戳一下,你们才动一下。甚至是现在,孤都已经戳了你们,你们还一动不动的。“孤并不想数落你们多少,也不想指责你们。只是在这件事上,孤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若是在计划上,你们觉得有何不妥,可以提出来。”:()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