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太子府的时候。父子几人脸上还是乐呵呵的。朱元璋喜得是宗室俸禄完美解决。既不会缺了后世子孙的钱花。又不会出现宗室俸禄将大民财政拖垮的情况!而朱棣几人的心情就更好理解了!涨俸禄了,能不高兴吗?朱樉美滋滋地盘算道:“大明两成的赋税啊,这得是多少钱?一下子就涨了好几倍的俸禄,花不完,根本花不完!”朱棡乐呵呵地拆台道:“是啊,二哥这下再也不用担心没钱逛青楼了”不等朱棡说完,朱樉眼疾手快地连忙捂住他的嘴。“老三,别瞎说!”父皇可还在这呢。要让他听见还得了?朱元璋似笑非笑地冷哼道:“你们都别高兴的太早!”“别忘了那是给你们所有宗室的俸禄,不是给你秦王府一脉的。”其实按照朱标的那个说法。朱樉他们几人注定还是分得最多的。西安的繁华自不必说。老三的太原,老四的北平,还有老五的开封,都不在江南。但是繁华程度都是大明首屈一指的地方。朱樉笑嘻嘻地说道:“我是老二,我说我要多分,谁敢反对?”朱元璋抬手作势要打。“混账东西!这整个天下都是咱家的,你不想着怎么给朝廷挣钱就算了,还想着法的多捞钱?”朱元璋直乎家门不幸!朱棣像是猛然明白了朱元璋所指。“大哥方才说了,这两成的财政收入,是按照咱们封地的政绩来进行考核的。”“政绩好,才能分的多,二哥你要是敢多要,我第一个跟你没完!”朱棡也说道:“如此一来,咱们这些宗室,为了能多分点,肯定拼了命的使劲干。”正如朱标所说,人一旦吃饱了,就会思乱思变。按照方才朱棣和朱?所说。这项政策,不但能够减少大明供养宗室的压力。还能起到激励宗亲为治理封地的作用。简直是一箭双雕!想清楚之后,朱元璋喜上眉梢。听着两位弟弟的分析。朱樉不由得哀嚎道:“那是不是治理不好,就没钱用了?”朱棣白眼道:“你说呢?”听见这话,朱樉不由得一个头两个大。他的人生宗旨就是少干多拿,不劳而获!朱元璋没有理会朱樉这个逆子,而是十分欣慰的认可道:“你们大哥可谓是用心良苦啊!”“这个家交给他,咱很放心!”说完之后,朱元璋猛然转身指向身后的王景弘说道:“你,去传圣旨,传檄天下!”“就说这是太子发的圣旨,不是咱发的!”闻言,王景弘等人浑身打了个冷战。太子自有太子的诏令。但是朱元璋却要以太子的名义发圣旨。这可是千古以来独一份了!足以见到这位太子爷在洪武大帝心中的重要性!而且这道圣旨只要发出去,天下百姓谁不拍手叫好?皇上这是要为太子造势,要让天下百姓,都念太子殿下这个天大的恩情!这种事放在历朝历代,那都是难以见到的。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功劳早就被皇帝抢了去!而且此事本就是朱标以圣旨的名义发出。圣旨是何人所发?那是皇帝御用的!而朱元璋,却担心天下人以为此事是他的功劳,特意要让人注明这是太子殿下发的圣旨。目的就是为了将这件聚拢名望的事全归到太子头上!而在场的几位亲王,更是没有任何表示,仿佛当成了天经地义一般。这就是太子朱标在大明王朝的地位!“奴婢遵旨!”…………随着圣旨的颁布。天下的百姓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不由得拍手叫好!自古以来,市井百姓都把供养皇室宗亲当作天经地义的事。但是这一道圣旨,彻底打破了他们的认知!这就意味着,日后供养宗室,不再是朝廷的负担,也就不会出现朝廷供养不起宗室,增加百姓赋税的情况。对于市井百姓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所有人都由衷觉得,朱明王朝,那确实是跟朱皇帝说的一般。一心一意将百姓的民生问当作头等大事!而百姓们最为感激的,当然是提出这项决议的那位东宫太子爷!几日之后,不管是市井坊间,还是酒楼茶馆,都在盛传大明朝有一位时刻将百姓放在心尖上的太子爷。更是有不少人都称赞日后朱标继位,定然是一位一心为民的好皇帝!对于这些言论,朱元璋当然是乐见其成。而身为此事当事人的朱标,对此倒是没什么表示。因为这种情况本就在他的预料之中。户部衙门。当圣旨传达下来之后。几乎第一时间,整个户部衙门都沸腾了!众多官员都仿佛卸下了一块天大的重担一般。大明朝所有的财政收入,都掌管在他们手中。供养宗室,几乎是朝廷最大的一笔支出。在他们看来,这些个王爷们,都是些光吃不干的。皇上问胡相的那个问题,胡惟庸自然也转达了跟此事直接有关系的户部!所以这两天,他们这些人可是愁的吃不下睡不着!毕竟这可是事关大明财政的问题!而且朱元璋和朱标对此事都极为上心。他们若是处置不当,就等着人头落地吧!可是谁承想太子殿下直接一道圣旨就把这事解决了!大明如今没有任何人比他们更清楚大明一年的收入多寡。虽说朝廷用钱的地方颇多。但是两成而已,朝廷无论如何都是给得起的。只要定下这个规矩,日后那些宗室自然不敢多说。如今大明建国之初,各种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但是那些才能花一年收入的几成?五成而已!给宗室的那两成俸禄,甚至都不用他们扣着手指头去算。直接批条子,轻轻松松就成从国库中掏出来!如今在场的所有人,都对这位深谋远虑的太子殿下由衷感到钦佩!s)>?r?:()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