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嚷着:“二嫂,今晚叫开颜跟我睡。”
“给你都行!”润叶一边吃饭,一边说开颜:“倔脾气,不服软。那是宁愿挨打,都不气弱的性子。牛劲上来,恨不能一天打八回。”
“我觉得好!”牡丹就说:“女娃的脾气弱了挨欺负!在家里倔,气气家里人,这有啥呢?出了门不受别人的气,多放心的。”然后问开颜:“还有炖的土豆,给你留一碗不?”
“留!”
人多了就是这样,吃饭的人多,吃完收拾的人也多。
进进出出的,好不热闹。
吃完饭了,女人们上炕坐针线,说话去了。
男人们围着炉子,在堂屋里烤火,喝茶。
金喜把簸箩里的炒花生拿过来,“下雪了——”聊着吃着吧!只有这种的天气,围着火炉最有气氛了。
金福一边剥花生,一边说工作的事:“学生处的事也不多,组织一些学生活动,按时上下班。时间算是清闲的!暂时没想着动地方,至少呆够三年。”
学校的职位好升,三年就是一级,他是这样一种打算。
四爷看金禄,金禄:“……”他也说实话,“我暂时就是服务好领导,在领导身边多看看,长长见识。”毕竟,之前接触的有限。
而且,在领导身边不用担责,只要对领导负责就行。要真是叫自己拿大事,自己也怕没经验干不好。
所以,不能猴屁股尖,跟着领导,三五年之后,听领导的安排。
四爷点头,也算是中规中矩,知道他自己的优劣在哪里。
金寿最简单:“科研……没谱,只有耕耘,不敢问收获。”
四爷当时什么都没说,但是时间不早了,要散的时候,四爷说金喜,去东屋柜顶上,取三套书下来。
啥书?
“《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竟然凑齐了三套。
金寿拿过来翻一翻,没明白什么意思。
四爷说:“还有一套,是给小意的。”
然后呢?
“用几年的时间,把书看完。”
为啥?
四爷却没解释,只叫他们照办,“回头我要问的。”
就是得好好看。
很晚了,各自回屋休息去了。
桐桐看着空了的柜顶,心里叹了一口气:在特殊年月里,好些人寻死觅活,觉得活不下去了。还有人疯了,不正常了。但是有一种人是不会走入这种死胡同的,那就是——精通史书的人。
读史的人能从王朝的更迭中看透太多的东西,能知道有些东西是阶段性的,熬过去就雨过天晴的道理。
越是读书多,越是书生意气的人,越是痛苦,越是钻牛角尖。
这不行!叫你们读那么多书,不是为了叫你们看不透的。
尤其是金寿,一门心思只在科研上,把自己变的特别的纯粹。当大浪打下来,扛过去的才是英雄。
所以,这几年四爷搜集史书,除了小如和金喜,其他一人一套。
小如是工人阶级,金喜是技术工人。但其他四个,他们都属于知识分子。
桐桐捏了捏四爷的手,“没事的……”能扛过去!肯定能扛过去。
“爸给书……”枝芳翻了翻:“为什么?”
金寿摇摇头:“不知道!但……找这个不容易的,辛苦的找来,郑重的给我们,肯定是有什么原因的。”
他把灯挑亮:“你先睡,我看一会子书。”
“我陪你。”她从里面抽了一本出来,坐在了炕桌的这边,看了半页,看不进去了,低声问说:“大嫂给爸妈、给几个孩子都做了鞋,回来塞了羊毛,一纳就行了。还跟咱们俩一人准备了一双新鞋……”
“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