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跟褚东平和张跃,见天的往上跑。饼画的大大的,调查过完了,整个地区都没有乳产品,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而四爷做的简报上,像是国家在内蒙,在东北都投资建了乳制品企业,江南也一样,那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设备。
这说明国家很重视,只是因为设备和基础建设跟不上,这才延缓了。但是,大政策是重视的。那我们可以为国家排忧解难,只要想办法,就一定有办法。
桐桐跟着跑了两次,她的想法是:咱们有奶牛品种,可以引进奶牛。而山羊呢?也需要从外地购买一些,各地区的山羊品种有差别,像是关中奶山羊、崂山奶山羊等等,一只山羊可产奶在四百五十公斤到六百公斤之间。
但其实,有些山羊的杂交品种,可以产奶达到九百公斤。
咱就说,一个孩子就算是一天喝一斤奶,一个山羊是养两个婴儿的。孩子多少还有母乳,还有米汤,再搭上一点奶粉,一只山羊一年可以供养三五婴幼儿。
“咱们现在是生育高峰,新生儿的死亡率不低……有医疗落后的原因,但吃的合适就是可以叫小儿少生病。等将来生产出来之后,乡村地区可以用红薯面兑换奶粉。我们饲养需要饲料,红薯粉就可以……”这可以作为饲料,也可以长期储存,救命。
领导问:“红薯粉可以跟你们兑换奶粉?”
桐桐看褚东平和张跃,然后点头。
这俩对视一眼,跟着点头,为老百姓着想,这有错吗?况且,牲口群是扩大的,干饲料储备这是有必要的。
大家还都吃不饱肚子的时候,多点吃的……这是坏事?
领导点了几个人,然后看金镇:“你确定真能大规模生产?”
“确定!这说到底也是烘干!我们有现成的烘干车间。只是蒸馏的过程需要一些简易的设备和人工。我们有足够的人工,缺的只有设备。”
张跃马上说:“老金说的那个……军工厂有,可以申请。我们缺的是奶源!”
领导看几个人:就是盯上河滩农场那些奶牛奶羊了,对吧?
“产奶的牛羊吃肉划不来!他们距离县城太远,这个季节还罢了,运来还能用。可天一热,这不是浪费么?”
其实人家也没浪费,招了在疆省呆过的人,做那个奶疙瘩。这样确实能保存,但是味道……当地人吃不惯。一般没人花钱买,为了不浪费,都是把这玩意跟肉捆绑搭给各单位发福利的。
没法子,他们掌握着肉源,谁得罪他们干什么。
就是那种特别不要脸的,你们想要多一些肉的福利给你们单位,可以呀,把你们单位的产品也给我们一些,再拿你们的产品换我们的奶疙瘩。
就是缠,做工作,然后开会研究,研究来研究去,觉得人家这个提议是合理的。
合理的,大家又都尝了人家这个奶粉,确实是奶粉。
那就可以调整嘛!
把两个农场的领导,主管畜牧和深加工的都叫来,咱开个会,商量这个事。
四爷开的车,桐桐坐副驾,褚东平和张跃连带的刘南生坐后面。
褚东平在车上叮嘱:“这个张庆山是个霸道的人,脾气火爆,是个炮仗,一点就着。等会谈的时候,得有点技巧!”
张跃也说:“这个人难缠!他为啥到小县里管着农场呢,那是当年剿匪的时候,政策是从宽。只要投降,从宽处置!可这家伙倒是好,说是无法判断其火力,击毙十四人,全都是要在劳改名单上的土匪大头目和小头目。”
然后被贬了,滚回来养牛羊养,就是这么一个人。
桐桐也听过这个人,属于爱憎分明那一类。
果然,自家一行人到的时候,满大院都能听到这个张庆山拍桌子的声音:“……老子造不了奶粉,谁能造奶粉,调过去就可以的事,为啥要置换?我看不要置换,两家合一家,这就很好。”
四爷看桐桐:“……”这人资历老,功劳大,你想吞人家,人家还想吞你。
张庆山振振有词,“我觉得合二为一,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畜牧是得分肉和奶,那就内部分嘛!怎么分不是分?我觉得这不能成为置换的理由。”
桐桐:“……”其实这是有道理的!要不然自己就不会想着整合。
但你说整合,那我也不乐意,于是,她还没进去呢,就喊了一下:“我原则上是支持张场长的。”
张庆山一回头,看是林桐,他还算是温和:自家的繁育也找了林桐,确实是有几把刷子,送去的羊啊牛啊,无一例外的都怀上了。
他还跟领导笑着说:“这可是‘送子娘娘’,公羊公羊占比不错……”
桐桐:“……”咋这么缺德呢?
张庆山一脸笑意:“林主任,我正有事求你,能帮个忙不?”